恰好此山下深潭有魚兒戲水,眾人趨之爭睹。那承想宴盡人散,和氏璧竟然不翼而飛!當時尚未發跡的張儀正屈附於昭和門下,眾疑其無行,必盜相國之璧。於是“共執張儀。掠笞數百”。但終查無實據,只好作罷。究竟是否冤案一樁不得而知,反正和氏璧了無蹤影,不知去向。數十年後,趙國宦官繆賢偶以五百金購得和氏璧。趙王聞之,於是佔為己有,從此璧落趙國。
究竟這和氏璧是如何從楚國落入道趙國之中,這史書雖然是沒有明確記載,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找和氏璧最終是歸了趙惠文王之手。後來這這件事情讓秦昭王知道了,他就派使者對趙王說,自己願意用十五座城池來換“和氏璧”。
此時已是戰國後期,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後,現在是兵強馬壯,而趙國卻只能是苟延殘喘於秦國淫威之下。這才引出了這藺相如完璧歸趙這千古佳話。
趙王看了秦王信後,心裡想:秦王一向是隻想佔便宜,不肯吃虧的人。這一次怎麼這麼大方?要是不答應他的請求吧,怕秦國興兵來進攻;要是答應吧,又怕上當。他想來想去,拿不定主意,就和大臣們商量,但大臣們也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來。想找個可以派遣去回覆秦國的人,又找不到。
這時宦官頭目繆賢舉薦藺相如此人去完成這個艱鉅的任務,藺相如知道了這件事,便對趙王說:“大王,讓我帶著和氏璧去見秦王吧。到那裡我見機行事。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池來交換,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帶回來。”趙王知道藺相如是個既勇敢又機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
藺相如到了秦國,秦王在王宮裡接見了他。藺相如雙手把“和氏璧”獻給秦王。秦王接過來左看右看,非常喜愛。他看完了,又傳給大臣們一個一個地看,然後又交給後宮的妃子們去看。
藺相如一個人站在旁邊,等了很久,也不見秦王提起割讓十五座城的事情,他便知道秦王根本沒有用十五座城池換取寶玉的誠意。可是寶玉已經到了秦王手裡,怎麼才能拿回來呢?他想來想去,想出了一個計策。只見藺相如走上前去,對秦王說:“這塊和氏璧雖然看著挺好,可是有一點小瑕疵,讓我指給大王看。
秦王一聽和氏璧有瑕疵,趕緊叫人把寶玉從後宮拿來交給藺相如,讓他指出來。藺相如拿著和氏璧往後退了幾步,身體靠在柱子上,氣沖沖地對秦王說:“當初大王差人送信給趙王,說情願拿十五座城來換趙國的和氏璧。趙國大臣都說,千萬別相信秦國騙人的話,我可不這麼想,我說老百姓還講信義,何況秦國的大王!趙王聽了我的勸告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來。沒想到方才大王把寶玉接了過去,隨便交給下面的人傳看,卻不提起換十五座城的事情來。這樣看來,大王確實沒有用城換璧的誠心。現在寶玉在我的手裡,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願把自己的腦袋和這塊寶玉一塊兒撞碎在這根柱子上!”說著,藺相如舉起“和氏璧”,面對柱子,就要作勢摔過去。
秦王本來想叫武士去搶,可是又怕藺相如真的把寶玉撞碎,連忙向藺相如賠不是,說:“大夫不要著急。我說的話怎麼能不算數哩!”說著叫人把地圖拿來,假惺惺地指著地圖說:“從這兒到那兒,一共十五座城,都劃給趙國。”藺相如心想,秦王常常會耍鬼把戲,可別再上他的當!他就跟秦王說:“這塊和氏璧是天下有名的寶貝。趙王送它到秦國來的時候,齋戒了五天,還在朝廷上舉行了隆重的贈送寶玉的儀式。現在大王要接受這塊寶玉,也應該齋戒五天,在朝廷上舉行接受寶玉的儀式。我這才能把寶玉獻上。”
秦王本不想這樣做。但見藺相如態度堅決。只得無奈地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