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不完全一樣!”林易瘋狂地用雙手撫摸著這白脂牆壁,彷彿是撫摸著自己的多年未見的戀人一樣,帶著瘋狂、帶著執著、又帶著驚喜!
“難道這些白脂牆壁也是這和氏璧所鑄造!這就是那消失已久的玉匣!”林易心中突然是若有所悟道。
難怪他一直感覺到這玉璽,進入這地下湖中就變得十分興奮!古今往來,他並沒有聽說過這傳國玉璽可以預警,提前看到危險的神奇本能,他本以為這本能是其才發現!因此這後來才是有恃無恐,暗中跟隨這群錦鯉精進入這些地下陌生不知危險的地方,可是遇到這如此生死攸關的危險,這玉璽卻是沒有任何反應!
看來在湖面上這玉璽只所以有如此巨大的震動,是因為他發現了他的同類,他的孿生兄弟。這玉璽和玉匣同是這和氏璧所鑄造,相依在一起又是數百年,因此他們之間的關係只怕是早已如同孿生兄弟一般!看來在那小舟,還是曲解了這玉璽的意思,並不是預警危險,而是因為他發現了這玉匣!而這錦鯉王只所以能發現他身中的傳國玉璽,只怕也是因為這玉匣的劇烈反應!這錦鯉王只所為不惜一切代價,就是因為他發現這玉匣和玉璽的神秘之處!
“看來只要是能反控制住這玉匣,必然就能從這空間中逃脫出去!”林易內心若有所悟道,他終於是找到了一條逃出生天的一絲曙光!
第一百九十三章 奮死一搏
東漢末年,宦官專權,十常侍作亂。靈帝熹平六年,袁紹入宮誅殺宦官,段珪攜帝倉皇出逃,來不及帶走玉璽,返宮後發現玉璽失蹤,這盛放玉璽的玉匣也是在此時丟失。
旋即“十八路諸侯討董卓”,各路諸侯攻打首都洛陽甚急,董卓尋思脫身,於是聽從李儒計,遷都長安,於是一把火燒了洛陽,教兵士驅趕百姓西入長安。孫堅作為前部先鋒,率兵首先進入洛陽城中,設帳於建章殿基上。
孫堅於城內太廟地基上築起殿屋三間,祭祀眾諸侯神位,祭祀正在進行時,殿南有五色光芒起於一水井中,孫堅命令兵士下井打撈,撈起一宮女裝束的婦女屍首,但是屍體卻沒有腐爛,眾人詫異。卻見婦人項下帶一錦囊,內有用金鎖鎖著的硃紅小匣,取出開啟一看正是這已經失蹤很長時間的傳國玉璽。
按理來說,裝著這傳國玉璽的應該是這玉匣,而此時卻是這硃紅小匣,看來此時這玉匣就已經丟失,這失蹤的地方正是那宮中那座枯井內,這也是能找到痕跡的最後的地方。林易從典籍中是早已找到相關的記載,因此是他登基為帝后,藉口改造皇宮水網,已經在那傳說中的幾座水井中是找了無數遍,甚至差點換個底朝天,但是也沒有找到這玉匣的任何訊息。因此他後來就乾脆放棄了繼續尋找這玉匣。畢竟是如同石沉大海一般,杳無音訊。
想不到的是,最終這玉匣竟被這錦鯉王所得,難怪他費盡心思都沒有在宮中尋得。皇宮地下水網和水井大多和這洛水是相通,想這玉匣必然是被水流衝到了這洛水中。最終為這錦鯉王所得!
只是這玉匣和玉璽一樣,都皆是天子之物,只有天子才可擁有這一套寶物。若是常人得到,必須要有命享用方可。
當年孫堅得到這玉璽後,仔細辨認,發現上面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字樣,手下程普說道:這本是當年卞和在荊山之下。見鳳凰棲於石下,採玉而得。獻給楚文王,後來秦王得到,李斯寫上這八個小篆字,遂成為傳國玉璽。始皇帝二十八年,巡狩洞庭湖風浪大作。舟有傾覆之危,投玉璽於湖中居然風平浪靜,三十六年。有人持此獻給始皇帝,第二年,始皇帝駕崩。後來子嬰持此獻給漢高祖劉邦。近來十常侍作亂,皇帝逃難,此寶失傳。因此上天把此寶獻給明公,說明主公乃天命所歸,此地不可久居,不如暫回江東,別有良圖。
孫堅以為然,於是決定向袁紹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