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鎮州一路的都監。
然而他有另外一個身份,趙匡義的大舅哥。李繼隆雖不想違反趙匡義的旨意。可更不想死,於是說道:“我是監軍,在軍中我就代表朝廷,現在陣圖有所不便,帶兵的主將應便宜行事,如果出了問題,一概由我負責!”
國舅負責,崔翰劉延翰等人也就放心了,當然他們更不想死,至少不想死得那麼窩囊。
幾位大將開始商議細節。
這才是打仗,那象趙匡義,進攻幽州吧,崔大炮說一定能成功,然後計劃呢……沒有了。
大戰拉開序幕,第三代名將即將橫空出世(高懷德他們是第一代,潘美他們是第二代)。
趙延進只說了一個大概,於是在他的想法上構建細節。第一路由劉延翰率領,分成大小陣,大陣任務是重灌列陣推進,壓縮敵軍的機動空間,使其騎兵不能發揮其優勢。小陣由騎兵組成,等敵人騎兵遭到擠壓時,則從側面衝擊敵軍。崔彥進領兵利用五回嶺崇山群嶺,潛入黑盧堤北邊,接長城口,截斷契丹大軍的退路,而將契丹趕上西山這條死路。李漢瓊與崔翰留後,最後殺出,徹底沖垮敵人計程車氣。
然而為了使敵人鬆懈,李繼隆又想出一個計劃,派人去契丹大營詐降。
但這時耶律休哥也抱傷來到前線,一個是韓匡嗣,一個是耶律沙,他不放心。
看到降書,耶律休哥認為宋軍無敵請降,必然有詐。
韓匡嗣不聽,反而認為宋軍新遭大敗,士氣低落,兵力又少,投降是理所當然。
其實還有一個心理作用,例如楊業,為什麼史上楊業慘死,不是王侁是奸臣,相反的王侁也多次立下戰功。主要原因看到楊業步步高昇,潘美不值得嫉妒,王侁卻心生嫉妒。不僅他,就是這時候都有人嫉妒楊業。
契丹此時軍中同樣如此,耶律沙數次大敗,他對耶律休哥會有什麼想法?
韓匡嗣同樣想搶風頭。
正是這種心理,不但不聽耶律休哥的建議,都沒有讓耶律休哥進入議事圈。
耶律休哥抱傷而來,算是白來了。
韓匡嗣準備宋軍投降,無所防備,忽然大營外面傳出吶喊聲。他驚慌失措地走了出來,看到一支支整齊的方陣向他們殺來,瞬間又瀰漫在煙塵裡。因為契丹是騎兵,這可能是韓匡嗣看到的第一次方陣。
“準備應戰。”韓匡嗣淒厲地喊道。
宋九才來宋朝時認為宋軍不行,趙匡義北伐前認為契丹軍不行,實際高梁河戰役過後,宋九的定位才是最正確的,兩軍戰鬥力差不多,誰準備充分,再加上將領指揮能力,那就是誰勝,這是指野戰的。若是攻城防禦戰,宋軍還會佔據上風。然而不能將這支精銳軍隊糟蹋了,一旦他們全部犧牲,換成了新兵蛋子,宋軍實力就會急劇下降。
現在韓匡嗣心理也不正確,認為宋軍一無是處,這個病與趙匡義的病差不多。
真打起來,韓匡嗣亂了。
正在這時,西北方又傳出炮響。
接著西南方向李漢瓊與崔翰兇狠地撲出。
此時契丹兵力比宋軍多,可在三路大軍造勢上,似乎不知來了多少宋軍。
只打了一會,契丹人在李漢瓊撲過來的時候,開始崩潰了。
然而因為長城口讓崔彥進堵上,只好向西山逃去。西山有路,可都是小路,哪裡容得下幾萬大軍逃跑。因為擁擠,無數兵士掉到山谷中,死者不可勝計。
宋軍一直追到遂城下,此戰斬首一萬餘人,俘老幼三萬餘人,生擒三員大將,幾乎三分之二兵士留下了,又獲無數兵器,車帳,羊畜。
打到現在,若是將白馬山一戰,以及高梁河之前數次的勝利加到一起,實際契丹損失已經超過了宋軍損失。
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