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看出雍正的書法是好的,沒得說;硃批上的字,哎,有些不成樣子,偶爾能見到一些好的。說這句話的時候,想必也是自我解嘲的滿心無奈。
5)”今逆賊乃加朕以屠弟之名,只此一事,天下後世自有公論,朕不辨亦不授。“”揮淚書此,再示臣民,天下亦可知朕之心矣。”
注:皇帝做到這份上,哎……他的兢兢業業為國為民,到頭來比不過酒樓茶館流言飛語中,人們對所謂宮廷秘辛的種種好奇。雍正大愛大恨的性子,委屈還是忍不下啊!
6)“向後全在你(田文鏡)定千古論我君臣二人之是非也,豈止十目十手之指視而已”
注:田文鏡此人,歷史上也是褒貶不一。在當時更是有千夫所指的傾向,參他的人很多,但雍正明知這樣的後果,還是決定保他,而田文鏡也真的是為雍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境地。對雍正好的人,雍正真的也是掏心地對他好。
7)“人之福分,力量之限,絲毫不可強,從前實未留心,今六年觀之,實令人毛骨聳然。時常自問,只恐不能身荷,常對天祈恩,一身若有不是,寧可損壽,千祈不可折福,何也?生死人所必有,一無福,折令七顛八倒,為天下後世笑,實生不如死也。”
注:這是雍正六年四月二十六日,在鄂爾泰摺子上批語,就是因為用錯了人,發了這麼一大通牢騷,說什麼寧可短命也不能折福讓別人看笑話。
8)“朕每被奸匪以毫無影響之事冤抑,想朕必有冤抑人之處,因招此報應也。”
注:雍正七年,四川的官吏借丈量土地之機,勒索百姓,激起民變,雍正知道百姓確實有冤抑下情,感嘆自己用不得人,他在查郎阿雍正八年三月十三日的摺子上就此事批覆的時候,就發出了這樣的感慨,報應應該是指曾靜一案,雍正對自己犯的錯誤,冤了百姓而一直耿耿於懷而放不下,甚至想到了報應說,別人的錯,又何必兜到自己頭上呢?
9)“朕一日之所披閱及一切訓諭甚屬殷繁,舉凡爾等奏章,朕皆自首至尾詳視不遺。如或覽,或不覽,何必諄諄命爾等具折耶?當諒朕心力所能,擇緊要處簡明陳敘,以聞方是。若動以幕賓門客綴輯閒文混行冒瀆,甚至以數兩幾分花賬連篇累牘任情開列,以相煩瑣,於心忍乎?思之。若動以幕賓門客綴輯閒文混行冒瀆,甚至以數兩幾分花賬連篇累牘任情開列,以相煩瑣,於心何忍乎?”
注:這是在訓誡年羹堯後,年羹堯找幕僚寫些場面話應付雍正後,雍正寫,對年羹堯,實在是有些失望啊,於心何忍啊,於心何忍!
10)“朕君臨天下焦心勞思日昃不遑,惟求天下後世一個是字。乃求言則以為不誠,求治則以為太速;超擢優升則以為非次,循資序俸則以為壅滯;委任大臣既以為非,慎重督撫又以為誤。將朕勉勵圖治之心,總以為無一是處。朕實不解何道之可從耶?”
注:江劇中借李才之口,評價雍正是‘天生錯骨’,無論做什麼都是錯,這是雍正的原版話,其中的無可奈何,滿腹心酸又向誰提?累垮的,不僅是身體,還有他那顆敏感的心。
11)《花下偶成》:對酒吟詩花勸飲,花前得句自推敲,九重三殿誰為友,皓月清風作契交。
注:九重三殿誰為友,十三死後,誰還能讓他完全信任放心?只有皓月清風了嗎?
12)“中國之君(指的是漢族之君主)以為既生中國,自享令名,不必修德行仁,以臻隆之治。而外國入承大統之君(指的是他們這些少數民族統治者),以為縱能夙夜勵精,勤求治理,究無望於載籍之褒揚,而為善之心,因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