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上諸人聽著,我等乃是昨日出徵朝廷大軍,因太后密詔速召某等回軍、言朝中有佞臣妄言外患,調殿前司大軍出城,欲趁京師空虛而圖不軌;爾等速速開門!”
自古京師皇宮都是位於城北,所以北門一旦突破,須臾便到皇宮。守衛玄武門的當然是侍衛司的兵馬,不算趙匡胤的嫡系,這也是趙匡胤一直試圖解決但是也沒法解決的問題——殿前司主要負責京師外城戍衛和四方征戰,而侍衛司是被養起來留守宮禁的,後周以來多年慣例汴京北門都是侍衛司掌管,即使如今趙匡胤在軍方權勢如此也沒法改變。
果然,玄武門守將絲毫不為李繼勳言語所動,直接向城下喊話:“我等距離宮禁近在咫尺,絲毫不曾聽聞太后密詔。宮禁兵馬悉數受天子明詔節制。縱有朝中奸佞也不得調兵。爾等速速退去,若是再做糾纏,便要放箭了!”
李繼勳一聽聲音,居然還能認出城頭守將“城頭可是故人許紹衡,莫非不認得某李繼勳了麼?當年侍衛司時,你我兄弟相得,難道某還會害你不成?實話實說了吧,朝中奸佞不明兵事,不知賞罰。諸軍怨賞罰不明,不願進發。爾等及早開城,共襄清君側之義舉,尚可不失榮華富貴、封妻廕子。異日我等尚能同殿為臣、征伐四方,取混一天下之功,建討平韃虜之業,不亦快哉!”
李繼勳還算長點兒心眼,哪怕勸說到了這一步都不曾改口說趙匡胤已經篡位,依然是用清君側的名義試圖先騙開城門,可惜城頭守將許紹衡似乎絲毫不念舊情,一口啐道:“住口!李繼勳,恰才某念在故人之情,這段話可以當作沒聽見;要是再喋喋不休的話,休怪床子弩無情!”
李繼勳聞言身子一震,只能立刻打馬回返向趙匡胤覆命。趙匡胤看了一眼城頭準備,也知道大軍此番來去都急,根本沒有攻城武器,而且動兵本來就不是趙匡胤想要的——他要的是“全軍擁戴”,而後他本人“退卻再三、不得已而受之”;如果動了刀子流了血,還怎麼證明他是受全軍擁戴的呢?當下趙匡胤便當機立斷地下令:“諸軍聽令,立刻變陣改道,去東華門。”
東華門守將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是他義弟王審琦,這座東華門便是後世北宋時進士科考試開榜的所在,也就是六部衙門中禮部所在的地方。百年後韓琦對狄青那句:“東華門外、以狀元名唱出者,方是好男兒。”的名言,便是應的這個景。這東華門與西邊對應的西華門一起,串聯起了周宋時期六部衙門和各級辦事機構所在的街區,所以距離皇宮也是不遠。進城後直行兩個街區,就可以到皇宮的東門。
大軍說走就走,須臾便到東華門,王審琦負責的防區果然好說話得多,看到大軍靠近二話不說直接開城放人,須臾兵馬便全部進城。趙匡胤立刻分出四個都、大約兩萬人的騎軍在王審琦等將領的帶領下趕路掌握宮外各處六部衙門、三司府庫、城防兵馬司等地;外加撥出一個都去北門把剛才阻攔大軍入城的守門官許紹衡即刻誅殺——倒不是趙匡胤氣量狹小,非要誅殺一個守門官,而是害怕守門官再往宮內報信,讓宮內提前準備。
而趙匡胤自己則帶著主力就近直撲皇宮,在殿前司三把手、殿前諸軍都指揮使石守信的幫助下,皇城也被很快找到了一處突破口——
雖然其他大部分皇城的內門還在侍衛司兵馬的掌握下依然牢固,但是隻要突破了城牆,那麼縱然有人頑抗也不過是正面血拼的硬仗而已,在叛軍人數優勢五六倍的情況下,完全掀不起浪來。
不過還真別說,雖然反抗成不了什麼氣候,但是還真有一些死忠於後周的忠臣義士武力反抗了——或許是因為柴榮比歷史同期死得晚了一個多月,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