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銳氣。
劉崇和張元徽,無疑是屬於擅用老成持重之人心理、頗懂得駕馭那些被成熟人社會法則規制之下的奴才。而柴榮,顯然是另一個極端,他把少年銳氣的激發用到了極致,必要的時候,甚至可以當機立斷把所有躺在功勞簿上的老成之人全部推到自己的對立面,用一個皇朝的興廢進行一場驚天豪賭!
殿前司禁軍騎軍將校們爆發出一陣山呼海潮一樣的歡呼,隨後全軍火雜雜地猛力衝殺上去堵漏,同時在李繼勳的應變要求之下,全軍高呼“殺叛軍都指揮使者為都指揮使!殺叛軍指揮使者為指揮使!殺叛軍都虞侯者為都虞侯!”之類的口號,一時之間竟然把北漢軍高呼的“河東軍必勝!汴梁賊必敗!”都壓了下去。
……
樊愛能投敵之後,起碼兩千餘人的侍衛司騎軍直接投降了張元徽,但是仍然忠於後周者也不是沒有。只不過後來經過了步軍左翼先鋒的混戰廝殺消耗、步軍左翼先鋒的投敵等多次打擊之後,依然收攏了人馬忠於後周軍的騎卒已經不多了。
一個不到而立之年的年輕後周軍騎軍將領,身著山文甲帶著手下三百來個弟兄,如同一股狂浪怒濤中的小舟,被大軍犬牙交錯的陣線撕扯得左右搖擺。看他的年紀,就知道是少壯派的將領,二十八九歲能夠當到一名指揮使、在禁軍中統領五百名精銳騎卒,顯然也是有很大的摻沙子火線提拔成分在內的。
作為被柴榮大批次提拔起來摻沙子少壯派將官,他自然不願意跟著樊愛能這些倚老賣老的傢伙一起投降了北漢軍。所以樊愛能兵變的時候,他已經儘可能約束了自己的直屬部下,儘可能明哲保身、暫且迂迴退卻留下有用之身勉力撐持。可是隨著接二連三的打擊,部下騎卒越打少,讓他心中不禁也產生了一絲悲鳴和動搖。
就在他動搖著繼續後退的時候,他看到自己身後傳來了一陣陣震天動地的喊殺聲,數以千計的步卒飛奔著挺槍衝刺而來,更多的則是揮舞著馬槊長刀的鐵騎,用一種後周軍從來沒有過的氣勢猛衝而來。
“殺叛軍都指揮使者為都指揮使!殺叛軍都虞侯者為都虞侯!”
不能再退了!再退,也就是被己方的督戰隊斬殺了的命運!而且殺了自己的人,就可以把自己的指揮使職位奪走!
“兄弟們,退了也是死,而且家小妻兒都要遭殃。跟某一起衝啊!和北漢狗拼了!”
第203章 逆風起飛
少年銳氣的搏命進取,和老成持重的綿綿韌勁,究竟何者更有戰鬥力?這是一個找不到一致答案的歷史悖論。有無數次戰爭,是前者獲勝了,有無數次是後者獲勝了。而每一次勝利的一方,都能在歷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透過粉飾把自己一方採取的策略推上神壇。
而以史為鑑的後人,如果真的看了這樣的歷史,就輕信了這些鬼話裡面的道理,甚至在自己也踏上歷史抉擇的關口時,以這樣的“史鑑”來作為指導自己行為的準則的話,那麼他無疑是在嫌棄自己自殺得不夠快。
就顯德元年五月、發生在山西高平的這一場大決戰來說,在最後的決戰結果出現之前,其實誰勝誰負都是很正常的結果,完全無法推匯出什麼“歷史的必然”。
……
李繼勳帶著數千鐵騎向著張元徽部拼死衝殺,兩軍的距離已經越來越近了。被張元徽裹挾而來的、已經投敵的樊愛能部,很快就以給張元徽打免費先鋒的姿態和李繼勳的人馬絞殺在了一起——戰場上,居然還沒有北漢騎軍加入廝殺,僅僅是一股後周騎軍,和一股一個時辰前還隸屬於後周騎軍的新降軍在那裡互相砍殺。
這些人,一個時辰之前還是同一陣線給的袍澤,現在卻開始瘋狂地互相砍殺。那些已經投降了北漢的前後周騎軍在那裡大喊著“河東軍必勝!汴梁賊必敗!”的口號,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