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算明天下,學究天人,我吳越便是這十年清廉都難以做到。”
第401章 來進士也不值錢了
範墉和林退思這一番嘆息,卻不知道無形之中便影響了三十年後范仲淹與林逋的人生軌跡。眼下,幾個今科的舉子談論了一番科場將來的發展趨勢,最後夜宴嬉遊、放浪形骸之後便散了。
諸生回去等待了旬日,朝廷放榜的日子便到了,也算是學問紮實,林退思範墉崔仁冀都在進士科榜上;同榜得中者居然有一百多人,也就相當於二十多個舉人裡面就能考取一個進士,錄取率有5%。諸生暗自慚愧,心說此番乃是大王施恩,才讓暫時人數爆棚的讀書人有了個出路,但是此法將來肯定不能持久。歷史上唐朝科舉,普遍每科僅取十數人,多則數十人,同時還有大量蒙蔭舉薦的官僚存在,如李德裕黨之類。直到宋朝,才進入了科舉每年取數百人的科舉,因此此番吳越國科舉的擴容,在讀書人看來已經是極大的恩典了。
吳越國雖然開了科舉,畢竟不曾稱帝,所以殿試的制度還不存在,禮部試考完了也就算是定論了。金榜唱名、戴花遊街匆匆而過,隨著錄取人數的增加,眾人都可以明顯感受到進士科的地位和受重視程度已經不同於大唐時代了,將來給予的官職,也會進一步縮水。
……
無數舉子和新晉的進士們還在等待朝廷是否有任命頒下,吳越王宮、咸寧殿中,決斷這一大批後備官僚命運的討論,則掌握在少數幾個人手中。
“今科舉子眾多,雖然是我吳越文教大昌之體現,但是也可見我朝科舉制度、取人多寡還有問題,需要微調。這次便算是恩賞了,不可搞不教而黜,將來確實要想辦法引導讀書人多方謀取出路。這一科取的進士多了,寡人謀劃近年內引入‘教諭’這一官職,遍置我吳越百三十餘州、七百餘縣。至於尚未徹底歸化的數十羈縻州,可以暫緩。如此,便可多增近千個從七品至正八品官職,十年之內我朝進士科縱有多取之冗員皆可吸納。”
錢惟昱對面,元德昭、韓熙載、徐鉉、徐鍇等文官高層各自列坐議事,各抒己見——周世宗柴榮時,大周朝廷為了表現尊重宰輔,柴榮曾經允許宰相在上朝的時候都列坐,後來到了趙匡胤的時候,因為看不慣範質之類的前朝忠臣倚老賣老,才有同為宰輔的趙普親口提出取消這一優待,實則是打擊範質、王溥、魏仁浦等人。吳越國這邊,錢惟昱繼位以來,一開始也是沿用王叔時代的舊禮,不過數年間也是逐漸更加開明,私下議政更是隨和。
韓熙載首拱手聲言,問道:“大王所言‘教諭’官職,想來便是主持一縣之文教了,此事乃是自古未有之盛事,臣以為頗善。然則不知大王可有長遠之法——如今我兩浙江表、江西福建等地讀書人數、百姓識字人數已十數倍於三十年前的比例。尋常鄉民農戶,十戶之內必有識字之人。若是再設定教諭,專掌文教,會不會導致數十年之後稼穡乏人,讀書之人過多呢?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大王不可不察。”
錢惟昱一聽就知道韓熙載的觀點還停留在“讀書就是為了做官”這個層面上,沒有想過一兩代人之後讀書人謀取一些別的什麼出路。不過幸好如今還只是五代,沒有經過宋明兩代讀書人的功名特權、只此一道的洗禮;如今要想扭過這個“讀書人就該爭取朝廷給的特權和金飯碗”的思路,還是有機會的。
“光是六七百縣設定教諭,便可夠三屆進士科新晉士人的去路了。若是將來縣級教諭充塞,還可以讓舉人級別不經會試、自願充任鄉鎮教諭官——當然,鄉鎮學官可以暫定為從九品,同樣領取一份朝廷俸祿。舉人本就是本鄉本土豪族士紳的,也可官授鄉鎮長官、定正九品。如此一來,可為讀書人開出多少去路,便是三五十年內也不怕冗餘。
至於將來,若是華夏之地真的到了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