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何事非要雨天入宮?”
蕭何沒有直接回應,反而開口問道,“大王欲取天下乎?”
劉邦點頭,“那是自然,無需再試探。”
蕭何道,“有一奇士,乃大王東爭天下之大才,特向大王舉薦。”
話音未落,劉邦眼神發亮,興奮道,“比之子房,如何?”
微微一愣,蕭何不曾想劉邦會問出這一句,倒是有些意外,略微沉思道,“不可比,皆為人傑,術業有專攻。”
劉邦雖人在漢中,心卻時不時隨著飄雲向韓國飄去,因為那裡有張良。劉邦最掛念的還是張良。
張良的每一次獻計,總是具有可扭轉乾坤的力量,智取武關,鴻門脫險,燒絕棧道亦示無還心,每一個皆能扭轉乾坤,改變劉邦的命運。
張良回到韓國後,劉邦深切感覺到沒有張良在身邊謀劃,只有蕭何在,總感覺少一臂膀。
聽聞蕭何之言,覺得這位奇才可與張良比,興趣雖減,然仍在,“何人?”
蕭何便將韓信的獨特之處講於劉邦聽,劉邦詫異,“治粟都尉韓信乎?”
蕭何點頭,劉邦臉上浮現一種詫異之色,非詫異他人,而是詫異蕭何,“韓信有何之德,可令藤公和蕭丞相接連舉薦。”
蕭何聽得出來,劉邦有些不悅,不過換成自己亦會對韓信有些其他看法。
夏侯嬰和蕭何惜才舉薦韓信,但在他人眼裡未必如此,一個人被推薦過一次,那很正常,接下來看才能,立功後自然會有賞賜。
如今已經拜為治粟都尉,尚未乾多長時間,又來託人要職。
劉邦豈能不多想,“韓信欲何為?”
蕭何道,“韓信乃將帥之才,可為將。”
為將,劉邦起初懷疑自己聽錯,再次向蕭何確認,才知道此韓信不甘於治粟都尉,直接欲做將軍。
劉邦臉上浮現一絲為難之色,“無功何以為將?”
蕭何道,“姜尚不過一釣魚老翁,百里奚為相,不過五羖耳,望大王破格為用。”
劉邦無奈道,“非寡人……吾吝惜將之印綬,乃軍功所致,任其為將,諸吏校何人肯聽其調遣,非心悅誠服,諸將絕非其所能調動,容吾思慮幾日。”
蕭何亦知曉跟著劉邦的諸多滿身煞氣的將校絕無聽從韓信之理,因為韓信在漢軍從無立功。
在軍中讓人服靠的是什麼,自然是軍功,誰的功爵高,誰的威信便高,此為多數人的準則。
若有例外,除非其為劉邦親信,比如盧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