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標題:漢止軍商榷合縱劉邦終定期,項羽入陳緊急議化解之計
張良的眸光從諸將身上略過,最終落在劉邦的身上,只見劉邦的眼睛發亮。
神色不錯,顯然對回饋回來的訊息是滿意的。
劉邦見張良和陳平進來,立刻從蒲團上起身,邁步向張良迎來。
劉邦笑呵呵的,“子房,韓信與彭越已答應出兵合圍項羽。”
張良見劉邦待自己始終是這種很親切的禮節,甚至是對自己的獨一份,這讓張良心中多少有些壓力。
不過轉念一想,又釋然,劉邦這位王者很特別,他對待每個人才好像都有配套的接待方式。
對張良是禮敬有加,在其面前絕不自稱寡人,也是直呼張良的字,更不以王者自居。
對陳平也是很禮遇,但卻少一分親近感。
總之待人接物都不太一樣。
張良言有二人相助,大王定天下矣,陳平則說項羽必有最後的掙扎,為完全之策,需等到各方諸侯匯聚後,再進行滅楚之戰。
劉邦顯然心情不錯,招呼二人立刻落座,端上熱氣騰騰的野味湯,開始滅楚計劃。
張良開口道,“二人雖同意出兵,然需敲定會兵日期,未見兵馬,仍不可大意。”
對於約定日期,劉邦非常贊成。
雖然韓信和彭越同意出兵,但什麼時候出兵很重要,劉邦心中不知為何突然想起項梁。
回想項梁當時在追擊秦軍就因為諸候的兵馬遲遲不到,而被章邯幹掉。
劉邦不想成為第二個項梁,故而他同意約定日期,根據距離的不同,最後只能將攻擊楚的日期,以齊王韓信的到來為準線。
“戰機稍縱即逝,待各路諸侯會合,恐項王已戒備完善。”韓王姬信提出心中的疑慮。
韓王姫信的疑惑得到諸將的回應,大多擔憂時間過長,一旦項羽戒備完善,再取就比較費力。
悄然追擊,給予出其不意,最好來個夜街枚什麼的,直接打楚軍一個措手不及,保證效果好。
可如果在陽夏南止軍不前,用不多久,楚軍的斥候就會發現,項羽就會知道漢軍追來。
漢欲擊楚昭然若揭,項羽必有對策,或許在盟約前就已經有所防備。
不過到時候恐怕不是漢擊楚,可能楚會主動擊漢。
原本楚漢在廣武對崎,漢佔據地利、人和,還有敖倉的糧草儲備,楚處於劣勢。
可時間一長,攻守之勢將會發生變化。
漢將靳強也發表意見道,“齊地雖距離遙遠,然齊王信善用奇兵,使其加快行軍,必不會太久。”
漢將華寄聽聞二人所言,也發表意見,“大王,約共擊楚之時,宜早不宜晚。”
好嘛,諸漢將中十有八九都贊成時間不能拖的太長。
劉邦深以為如此,便問群臣諸將道,“諸公以為何日為期?”
如今能跟劉邦坐在一起商榷對策的,哪個不是官在九卿中甚至位列三公,更有王者參與,劉邦統一稱呼為公。
到場的皆已封侯,即便是一向不服劉邦的王陵也是雄霸一方的諸侯。
關於行軍速度能精確到幾天,這方便自然是廝殺在戰場上的老將有發言權。
糧草運輸、兵器輜重配備、人馬飲食時間、行軍路線等等都要考慮到,張良和陳平親自帶兵征戰一方的經驗不多,即便陳平曾率兵降過殷王,但實戰經驗太少,
而張良之前輔佐韓王成攻略韓地時多是戰不利,沒有很好的勝利經驗,更沒有長途奔襲的經驗,具體精確時日他們都沒有發言。
在張良看來,戰略已定,剩下的就看劉邦的執行力,他曾一度感嘆,若是韓王成有劉邦一半的執行力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