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逐漸適應這種節奏,並努力調整自己的心態去面對挑戰。
畢竟,這是陳靜龍親自安排的政治任務,他們必須全力以赴去完成。
孫成志身處這嚴苛的訓練環境中,每一天都像是在刀尖上行走。
不知道是自己年齡還是訓練方法的原因,一度讓他身心俱疲,幾乎快要支撐不住了。
終於有一天,孫成志鼓起勇氣,私下裡找到了朱文田。
孫成志坐在朱文田對面,將自己的困惑與迷茫一股腦兒地傾訴出來。
朱文田靜靜地聽著,臉上始終掛著理解的微笑。
“孫班長,我在日本接受這種訓練的時候,可是堅持了十天以上呢。
我們不僅僅是在工作時間裡練習,每天都得練習到凌晨。
你要知道,焊接殷瓦鋼可是一門技術活,基本功必須過關才行。目前大家所經歷的這些,只不過是冰山一角而已。”
孫成志心中有些不甘,也只能無奈地接受這個現實。
在培訓基地的一角,電焊一組焊工們原本懷揣著提升技藝的熱情,投入到日復一日的練習中。
起初,個別焊工在精細的操作中顯現出了明顯的進步,他們的基本功訓練更加流暢。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多數焊工在熟練度達到一定水平後,有些動作走樣,他們開始按照自己的習慣和想法隨意進行訓練,不再嚴格遵循原先的訓練計劃。
轉眼間,訓練已至第四天,訓練場上的氛圍卻悄然發生了變化。
原本熱鬧非凡的場景變得異常冷清,那些曾經滿懷激情的焊工,如今已有一半人選擇了臨陣脫逃。
留下的焊工們,望著空蕩蕩的座位,心中不禁湧起一股莫名的壓力和迷茫。
私下裡,焊工們開始議論紛紛,將矛頭直指朱文田的訓練方法。
他們抱怨說,朱教練的教學方式太過枯燥無味,如同嚼蠟一般難以下嚥;更有人直言,那沉重的訓練計劃如同巨石般壓在心頭,讓人喘不過氣來,嚴重拖慢了班組的施工進度。
在這群迷茫與抱怨的焊工中,聶凱卻顯得格外不同。
這三天裡,他並沒有隨大流前往訓練場,而是選擇留在班組裡繼續工作,用汗水換取豐厚的獎金。
他的選擇讓其他焊工既羨慕又嫉妒,紛紛在背後議論著他的聰明之舉。
聶凱心裡清楚,他並非真的對技藝提升毫不在意,而是對朱文田的訓練方法有著自己的思考和質疑。
在他看來,朱文田的訓練方法固然嚴謹,卻忽略了焊工們的個體差異和實際需求。
每個人的天賦、經驗和學習能力都不盡相同,一刀切的訓練方式顯然難以讓所有人都能真正掌握焊接的精髓。
朱文田對於這一切似乎並不在意。
作為一名資深殷瓦鋼焊工,朱文田深知殷瓦鋼焊接的淘汰率之高,對於那些選擇離開的人,他並沒有過多的挽留和責備。
在他看來,只有那些真正有毅力、有才華的人,才能在他的嚴格訓練下脫穎而出,成為真正的焊接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