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咱們事不宜遲,當誓師起兵、昭告天下,殺入長安城,抵定大局!”
“沒錯,兵貴神速,定要在東宮反應過來之前予以痛擊,否則便只能退守潼關,先機盡失。”
“殿下,下令吧!”
諸人齊齊起身,站在李治面前一揖及地,懇請李治下令起事。
李治只覺得心臟霍霍跳動,渾身血脈極速賁張,嘴唇發乾、嗓子發癢,深深吸了口氣穩定心神。
古往今來,這種事也沒發生過幾次,如今自己便要造就一段歷史,註定名垂史冊,只是不知最終是勝是敗、是生是死,一時間原本堅定的心智有些搖曳,很是緊張……
不過他到底非尋常人,很快在幾位肱骨之臣的目光中穩定下來,沉聲道:“父皇受奸佞毒害,英年早逝,人神共憤!本王身為皇子,當不畏艱難披荊斬棘亦為父皇討一個公道!所幸諸位深明大義、忠良誠愛,破家舍業不顧生死亦要輔佐本王替天行道,以彰世間公義,以報父皇隆恩!今日於此,本王當與諸位盟誓,願同生共死、榮辱與共,若事敗則前赴後繼、死不旋踵,若有幸他朝事成,則共享富貴、與國同休!”
幾人不再保持作揖的姿勢,而是紛紛跪地,齊聲大呼:“願為殿下效死!”
中軍賬外,細雨之中,無數右侯衛將校兵卒全副武裝、聽候命令,聽聞帳內傳出這樣一句,亦紛紛振臂,齊聲呼喝:“願為殿下效死!”
聲震霄漢,風雲變色!
旌旗於風雨之中漫卷舞動,雪亮的刀槍如山如林,數萬虎賁枕戈待旦,只待一聲令下便衝鋒向前,死不旋踵。
李治目光灼灼,意氣風發,當即下令裁剪軍旗,上書“晉”字,而後揮筆寫就一篇檄文,痛訴太子“毒殺親父”“迫害手足”“禍亂朝綱”“親小人遠賢臣”等等罪狀,文采斐然慷慨激昂,簡直將太子描述成一個十惡不赦的昏聵殘暴之徒,讀之令人切齒痛恨。
蕭瑀等人看過之後,連連稱讚太子文采,一致對太子之無道口誅筆伐。
這個時候根本沒什麼對錯,只要能夠使得自己這邊師出有名且名正言順,即便憑空捏造也無可厚非:起事若敗,就算這些事都是真的也是捏造事實玷汙太子名聲;反之若勝,就算都是假的也會結結實實扣在太子頭上……
還是那句話,勝者王侯敗者為寇罷了。
哪有什麼正邪善惡、真偽對錯?
……
而後,李治站起,側身將一直隱於自己暗影之中的王瘦石請入正座,恭聲道:“請內侍將父皇遺詔請出,示之於眾,也好令天下臣民知曉父皇聖意,恭聽聖訓。”
諸人齊齊側身,面色肅然,不敢直面。
王瘦石整理衣冠,而後將背後揹著的一個小包裹取下放在面前案几上,開啟見其中一個雕龍鐫鳳的紫檀木匣,再度開啟,從中取出一卷明黃色的綢緞卷軸,展開來時,諸人見到背面龍徽雲紋,愈發伏首貼耳。
王瘦石展開黃綢卷軸,聲音肅然:“朕紹膺駿命,順天應時,御極以來,夙夜難寐,憐天下臣民之窘迫,惜神州江山之離亂,故兢兢業業、勤政愛民,未敢有驕縱之心……皇太子怯弱失德,寵信奸佞,凡監國之時社稷動盪、百姓離散,人神共棄,今予以廢黜,圈禁太廟……晉王李治,大孝通神,自天生德,累經監撫,熟達機務。凡厥百僚,群公卿士,送往事居,無違朕意,予冊立為皇太子。屬纊之後,七日便殯。宗社存焉,不可無主,皇太子即於柩前即皇帝位,依周漢舊制,軍國大事,不可停闕,尋常閒務,任之有司……”
老閹人聲音略微尖細,此刻娓娓誦讀,不夠洪亮渾厚加之風雨交加、賬外人喊馬嘶,未免有失堂皇……
不過諸人還是伏首肅立,聽得真切。
“……文武官人,三品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