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念其此番勞苦功高,又在生死邊緣走了一遭,遂親自將其送到門口,看著他在僕從的簇擁之下向北行去。
那裡不是蕭瑀的住處,而是中書省臨時的辦公地點……
……
三省六部制度的誕生,是絕對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創舉。
“宰相”最早起源於春秋,大多數時期不是正式官名而是一位或數位最高行政長官的總稱,至秦時“宰相”的正是官名為“丞相”,負責管理日常行政事務,政務中心漸漸轉移到了內廷,“丞相”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到了漢朝,出現了一大批名相,諸如蕭何、曹參等等,使得相權空前膨脹,幾乎無所不管,與皇權基本上處於平等狀態,極大的制約了皇權。
一定程度上,相權的擴張很好的解決了“專制”的弊病,不至於出現一個昏君毀了一個國家的情況,但是對於“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皇帝來說,自己“一言而決人生死”的皇權被削弱,是很難予以容忍的。
但是很多時候,“天下之主”的皇帝其實很難真正掌握朝政,便必不可免的會出現一位又一位驚才絕豔的丞相……
此等背景之下,篡取北周基業,統一南北建立大隋的隋文帝楊堅,創立了三生六部制度,將原本歸屬於丞相一人之權一分為三,三省之間相互分工、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約。
於此,極大的提升了皇權集中。
唐承隋制,將三生六部制度進一步發展完善,只不過因為李二陛下曾經擔任“尚書令”,使得尚書省的實際地位高出一籌。三高官官皆為宰相,但宰輔之首必須冠以“尚書左僕射”之官職……
作為“國家最高決策機構”的中書省,地位便有些尷尬。
……
蕭瑀怒氣衝衝的來到中書省臨時辦公地點,正巧一位年青官員從房內走出,見到蕭瑀,先是一愣,繼而趕緊上前一揖及地:“卑職見過宋國公。”
蕭瑀定睛一看,原來是中書舍人陸敦信……
此子算是他的故舊之子,其父陸德明乃是當世大儒,曾教導陳後主,南陳滅亡之後歸於故里,隋煬帝繼位徵辟入國子監,唐朝建立後入秦王府,忝為“十八學士”之一,專職教授時為“中山王”的李承乾。
算是妥妥的太子班底。
蕭瑀收斂急躁,捋著鬍鬚,淡然“嗯”了一聲,問道:“中書令可在?”
陸敦信忙道:“正在辦公,卑職入內為您通稟一聲。”
蕭瑀微微頷首。
陸敦信趕緊轉身回到衙署,須臾迴轉,恭聲道:“中書令有請。”
“嗯,”蕭瑀應了一聲,沒有立即進入衙署,而是溫言教誨道:“如今時局艱難,人心浮躁,卻正是歷盡錘鍊、始見真金之時,要堅定本心,更要堅定意志,切莫隨波逐流,得過且過。”
這個年青人既是故人之後,亦是他非常看重的一個青年俊彥。
眼下東宮風雨跌宕,局勢艱難,但也正因如此,但凡能夠熬得住眼前困難的人,日後太子登基,必將一一簡拔,青雲直上指日可待。
陸敦信附身施禮,態度恭敬:“多謝宋國公教誨,晚輩銘記在心,不敢或忘。”
“行啦,吾自去見見中書令,你去忙吧。”
“喏。”
待到陸敦信離去,蕭瑀在衙署門前深吸一口氣,壓制心底惱火浮躁,這才推門而入。
身為三省之一,帝國中樞最大的權力衙門,中書省官員無數、公務繁忙,即便如今東宮政令連長安城內都無法暢通,但平常公務依舊不少。如今被迫搬遷至內重門裡區區幾間瓦舍,數十官吏擁擠一處,喧鬧可見一般。
但是隨著蕭瑀入內,所有官吏都立即噤聲,手頭沒有緊急公務的官吏都上前恭恭敬敬的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