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種病理結果回報是鋸齒狀息肉,它介於普通的傳統息肉和腺癌之間,所以相對來說就比較嚴重,得進行內鏡下切除,然後做病理組織檢測,明確性質後才能指導隨訪週期。一般情況下,炎性息肉無需複查,因為切除後炎症自己就能消除。要是腺瘤性息肉,一般半年到 1 年就得定期隨訪。如果是鋸齒狀息肉或者息肉懷疑可能有癌變,那 3 個月到半年一定要複查,可不能馬虎,得防止病灶切除不乾淨或者復發,不然會導致更嚴重的後果喲!
再講講橫結腸腺瘤的症狀。橫結腸腺瘤的病人可能會表現出腹部有包塊,還會伴有腹痛,吃東西之後症狀會加重。要是腫瘤慢慢變大,還會出現腸梗阻的表現,比如噁心、嘔吐、停止肛門排氣和排便。早期可以透過纖維結腸鏡檢查來確診,在查體的時候,也能發現腹部有包塊,表面光滑,境界清晰,活動度良好,可能會有輕度的觸痛。確診之後,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選擇手術。如果是位於黏膜下的腫瘤,病變小於 2 厘米,也可以經腸鏡進行區域性切除;比較大的腫瘤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開腹手術,選擇腸管的部分切除。術後也要注意靜脈抗感染治療,還要定期行腸鏡檢查。腺瘤屬於常見的一種良性疾病,有一定的家族遺傳傾向,手術以後也應該定期隨訪和觀察,預防復發。
還有橫結腸扭轉,這橫結腸扭轉指的是橫結腸袢的扭轉,在臨床上比較少見,通常還會合並其他的先天性畸形。當結腸扭轉時,就會形成閉袢性、絞窄性腸梗阻。常見的病因是橫結腸繫膜過長,結腸脾曲活動度過大導致的。在治療方面,治療原則是維持水電解質平衡、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必要的時候得急症手術切除扭轉的橫結腸、近端造瘻來解除腸梗阻。
具體來說呢,第一,如果患者一般情況較好,扭轉復位後橫結腸活力良好,那就施行扭轉腸段切除一期對端吻合。單純橫結腸固定術複發率高,所以一般不採用。第二,如果結腸扭轉復位以後,結腸缺血、壞死、腹腔有感染、患者高齡或者一般情況較差,壞死結腸切除後不宜做結腸一期吻合,那就做結腸造瘻術,二期再行吻合。
橫結腸炎的症狀也不少呢!橫結腸炎的症狀包含了腹痛、腹瀉、便血這些。先說腹痛,橫結腸位於上腹,在肚臍和肋骨之間,當橫結腸有炎症的時候,腹痛可能就發生在上腹部,包括上腹隱痛、絞痛,病情輕重不同,腹痛的輕重也不一樣。然後是腹瀉,腹瀉可能是排便次數增多,也可能是大便比較鬆軟,還可能是水樣瀉,多的時候一天可能達到十幾次、二十幾次,輕症患者可能只是輕微的排便次數增加。再說說便血,根據病因不同,便血量也不一樣,可能是暗紅或者果醬色。在橫結腸有炎症時,血和大便混在一起,這是便血混合。
區別於痔瘡或肛門疾病的鮮紅色血,它們是和大便不混合的。橫結腸炎的原因那是非常多,最常見的包括腸道缺血或腸道免疫因素引起的潰瘍性結腸炎,不同病因治療方法也不同。
咱們再來說說橫結腸在足底的反射區。
它在兩側足底,是第一楔骨和第五蹠骨底內側的連線。
定位是在前墊後內角(甲狀腺區橫段內端)和後墊前內角(膀胱區)的中點向外到第五蹠骨粗隆的橫向水平線,其外端位於縱向第四、五趾間。
手法是指關節推法。
著力點是食指第一指間關節。
施力手的食指要屈曲。
輔助手要握住足部,讓四指放在足背側,正對著施力部位。
操作的時候,左足要從內側向外側推動,右足要從外側向內側推動。
要注意哦,結腸的推動方向和它蠕動的方向是一致的,所以右足是從外到內,左足是從內到外。要是把雙足併合,應該是從右向左的“一個方向”。
附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