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恐公之乘其弊也,必以寶事公,公仲慕公之為己乘秦也,亦必盡其寶。’”
秦國進攻韓國的宜陽,東周君對大臣趙累說:“您認為結果會怎麼樣?”趙累回答:“宜陽一定會被秦兵攻陷。”東周王說:“宜陽城方圓八里,執甲之士大約有十萬,而食糧也能支用幾年,韓相公仲的軍隊有二十萬人,又有楚將景翠率領楚軍憑藉山勢發兵救援,所以我認為秦兵一定不會有什麼收穫的。”趙累回答:“秦將甘茂在秦國是寄客身份,如果攻打宜陽有功,他將像周公旦那樣掌權;如果無功,將不能留在秦國。秦王不聽群臣和親族的意見,執意攻打宜陽,如果宜陽不能攻陷,秦王一定因此蒙受恥辱。所以,我認為秦兵一定能攻陷宜陽。”東周王說:“你替我謀劃一下,看看應該怎麼辦呢?”趙累回答:“君王可以對景翠說:‘您的爵位是楚國最高爵位的執圭,您的官位是楚國最高職位的柱國,打了勝仗,沒什麼可以增加的;打了敗仗,一定會招來殺身之禍。所以賢卿不如與秦國作對,去援救宜陽。只要賢卿進軍宜陽,秦兵怕賢卿乘虛而入,一定會用財寶賄賂賢卿。同時韓相公仲為感激賢卿乘秦國之虛為自己解圍,也一定會用財寶酬謝賢卿的。’”
,!
秦拔宜陽,景翠果進兵。秦懼,遽效煮棗,韓氏果亦效重寶。景翠得城於秦,受寶於韓,而德東周。
秦兵攻陷宜陽後,景翠果然發兵。秦兵大為恐懼,趕緊把煮棗城獻給景翠,韓國果然也拿出珍貴的寶物酬謝景翠。景翠不僅得到了秦國的煮棗城,還得到了韓國的財寶,因而感激東周國對他的恩德。
東周與西周爭,西周欲和於楚、韓。齊明謂東周君曰:“臣恐西周之與楚、韓寶,令之為己求地於東周也。不如謂楚、韓曰:‘西周之慾入寶,持二端。今東周之兵不急西周,西周之寶不入楚、韓。’楚、韓欲得寶,即且趣我攻西周。西周寶出,是我為楚、韓取寶以德之也,西周弱矣。”
東周和西周發生衝突,西周企圖跟楚、韓兩國聯合。大臣齊明對東周君說:“我擔心西周會給楚、韓兩國送財寶,讓他們為西周向東周求土地。您不如派人對楚王、韓王說明:‘西周想送給你們財寶,是抱有投機的態度的。如果現在東周的軍隊不猛攻西周的話,那西周的財寶就不會送到楚王、韓王手裡。’楚王、韓王為了獲得西周的財寶,必然很急切地催促我們攻打西周。如果西周拿出財寶贈送楚王、韓王,就等於是我東周用財寶向他們施恩,這樣西周必然就會被削弱了。”
東周欲為稻,西周不下水,東周患之。蘇子謂東周君曰:“臣請使西周下水可乎?”乃往見西周之君曰:“君之謀過矣!今不下水,所以富東周也。今其民皆種麥,無他種矣。君若欲害之,不若一為下水,以病其所種。下水,東周必複種稻;種稻而復奪之。若是,則東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而受命於君矣。”西周君曰:“善。”遂下水。蘇子亦得兩國之金也。
東周國準備種稻子,可是西周國不肯放水,東周王為此而憂慮。這時,蘇秦對東周王說:“請派臣出使西周國,讓西周國為東周國放水種稻,君王願不願意呢?”於是蘇秦前往西周國,對西周國君說:“君王的計劃錯了!現在您不放水,等於是讓東周國富足起來。因為西周國不放水,東周國的人就不能種稻子而都改種麥子,此外沒有別的可種。如果君王真想破壞他們,實在不如馬上放水,把東周國所種的麥子都毀掉。放水,東周國必然再改種稻子;種稻子以後,再斷掉他們的水。如果能做到這些,那麼東周國的人勢必完全仰賴西周國,那一切就只有聽從君王的命令了。”西周國君說:“的確是好策略。”於是下令放水。而蘇秦也從兩國獲得了酬金。
溫人之周,周不納,問曰:“客耶?”對曰:“主人也。”問其巷而不知也,吏因囚之。君使人問之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