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也是,明面上他確實沒什麼進項。
過猶不及。
張瑾平兩個孩子,兒子張策他已經見過,但還是準備了一套不錯的筆墨紙硯,女兒比阿嫵還小一歲,給一個青玉小件。
張家老二張瑾安帶著妻兒在外地任職,幾年都不能回來一次。
真正說來,這時候的官員也是不容易,過了正月十五開始上職,一旬一天休沐,年底上到小年後,如果老家在遠處,五年、十年不能回去是常態。
這也是平安想科舉卻不願意當官的理由。
他先生孫文得了進士卻不願意丟孫思成大賬房的職是一樣的。
從小被家人灌輸什麼好好讀書、將來當大官、光宗耀祖什麼什麼的人,心態是不一樣的,他們從沒有經過長時間的自由生活,從小到大就是如此按部就班,當官自然就是很好的選擇。
他跟先生都一樣,先生今年三十多歲了,這些年一直跟著師傅走南闖北,自由自在,哪怕考了進士,他都不願意過拘束的生活。
他自己十四年來,甚至一日書院都沒有去過,七歲多就跟著先生一對一的教學,這六七年也是全大周到處跑。
平安頭晚沒有去父親家過夜,十四一早,他就帶著小武、林峰到了常家小院。
張瑾玉笑盈盈地告訴他,十月初全家就能搬去新宅子了,這個小院已經有人定了,價錢也不錯,拿了這些銀子,可以置上一個小莊子或者置些田地,一年也能多些收入。
平安忙道是。
繼母應該沒什麼大進項,估計就是置些業收些租什麼的,加上父親一年月銀以及寫話本的一千多,的確存不了多少。
日常開支不會大,但人情往來是大頭,好一點的東西動不動就是幾十兩上百兩,這就讓人承受不起。
比如他,平時到了一些地方,遇上不錯的地方特產,師傅會買上不少,畢竟在當地比外面鋪子上便宜不少,相當於一個是批發,一個是零售。
但他當時不願意買,覺得帶著麻煩,沒什麼實際作用。
到了京城,上門做客想體面點,這時候卻不知道帶什麼好,臨時去鋪子裡買可以,但價錢就貴的要死。
看來以後這方面他還是要跟師傅學著點。
常春風笑眯眯地看著兒子,芝蘭玉樹一般,真是哪哪都好,他可以肯定,全京城比他兒子好的少年不多。
“準備好了我們就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