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氏謝絕黃袍,擁黎繼承大位
袁死之後,民國政壇以聲望與實力排列名次,袁的接班人,理應為段祺瑞。因此在袁斷氣之後,北洋系的軍頭與政客,如徐世昌、段芝貴、王揖唐等在京大員,和北洋系的封疆大吏馮國璋、張勳等駐京代表數十人,在中南海國務院,閉戶密議,鹹以段為當然人選。因此一襲群雄推戴的黃袍,在一九一六年六月六日的當晚,就要加諸段氏。而為段氏所力拒(不是&l;婉拒&r;)。這故事細節據說是這樣的:
袁在彌留之時,未有留下任何遺囑,只對在一旁送終的段徐諸氏,口述了幾個字,一曰:&l;他害了我。&r;此&l;他&r;為誰?無人知曉也。袁又提到&l;約法&r;二字。然袁氏生前的&l;約法&r;,原有兩部。一部是為他所廢棄的,也是南方反袁派所要維護的&l;民元舊約法&r;;另一部則是袁某立法自制,而頗為美國憲法權威古德納教授所讚許的&l;新約法&r;。袁氏但提&l;約法&r;二字,亦不知何指也。關於接班人的問題,他們只有拆閱袁氏留在&l;金匱石室&r;中的&l;嘉禾金簡&r;了。在金簡上,他們發現袁某提了三人之名,順序是: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
段因反對帝制,為袁所憎恨。故袁在生前,殊不願提段氏之名。第三名據內侍傳聞,原為&l;太子&r;袁克定也。但袁在病重時,明知克定為扶不起的阿斗,乃易以段名。因此在袁氏屍骨未寒的數小時之內,段的國務院內冠蓋雲集。北洋系文武大員數十人(包括公私代言人),堅持要段氏黃袍加身,作繼任大總統。段不但拚力拒絕,並於會前密攜黎氏之心腹同鄉張國淦,親赴黎府推戴。且親向黎氏行三鞠躬國禮,以表示其作為下級底忠藎之忱。黎元洪於此也就接受推戴了。段乃囑張國淦留在黎府,以便聯絡(黎張的從屬的&l;心腹&r;關係,可以作民國時代,包括國共兩黨政權中,類似關係的典型。民國政要人人皆然。江澤民、曾慶紅便是一例)。就一人返回國務院。在國務院中,段就碰到擁戴他的北洋系文武大員一致堅持繼任大總統,非段不可。段力辯其非,馴至舌敝唇焦,滿頭大汗,數小時不得解圍,云云。
【筆者附註】關於這一段氏拒絕黃袍的故事,筆者所根據的,除多種第一二手史料之外,耳聞之於若干口述史料,蓋筆者幼年便曾在&l;皖系&r;的眷村中長大。先高曾祖均系淮軍將領。與段佩統領,原屬一支。先祖均平公民初曾在北京居住,先叔祖伯平且曾任安福議會的議員。父執輩亦多在北京上學,更與皖系要員,乃至段氏之左右手,王揖唐等有親戚關係。王揖原名王志洋,進士及第後,西太后惡其名,乃賜名王賡,自號揖唐,終以字行。王原為我鄉合肥的窮秀才,升斗不繼。因與先祖為童年至交,乃由先祖聘請為我家塾師。先父叔姑姨輩,多是他的學生。其人青年苦學,先祖敬其詩文,曾一反三代之抗議,與王結為兒女親家。並大力資助其參加鄉試與會試。在我家課讀六年之久,不意王竟連科及第,並乘機赴日本留學,回國再中留學生特科進士。以雙重科甲資格入仕,宦途暢通,在清末民初,迭任中樞要職。迨段祺瑞由國務卿,復建國務院時,揖唐出任內務總長,如在清末便是吏部尚書。國共兩黨政權中的內政部長。因此在當時權傾一時的皖系之中,王與徐樹錚,並為段祺瑞一文一武的兩大心腹。對北京當時的政治掌故,正確無誤的大道訊息(不是&l;小道訊息&r;),皖繫上下,真是無有不知者。筆者幼年即嗜史成癖。當年從長輩口中所聽所聞,終身難忘,及長治民國史,廣採可信史料驗之不誤始敢慎重下筆也。(本篇所用著述史料,包括哥倫比亞大竹孚編纂之&l;民國民人傳&r;;陶菊隱著「督軍團傳&r;,後改編為&l;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r;。
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