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沒想到,人不僅沒救出來,他這一千人也搭進去了。
寧易一收到訊息,就對豁口發動強攻,逼得左賢王收回了部分兵力,全力防守豁口。
眼下雙方再次回到了僵持局面。
在豁口處這一主戰場,楚軍人數佔優,是進攻一方。
但在山頭那處小戰場,楚軍卻呈守勢。
兩千楚軍被數倍之敵圍困。
兩軍都有軟肋,都不敢久拖下去。
戰況激烈,突竭斯人派出去徵糧的人大大減少,糧草眼看就不夠了。
楚軍這邊,強攻豁口的傷亡巨大。
而且,拖得越久,褚景崇和林平志的那兩千人,就越危險。
前些天的麻雀戰術之所以那麼成功,除了當地老百姓的協助,還有就是大本營這邊的支援。
透過那些山道,大營這邊的物資源源不斷地運過去,支撐著三千人在敵後作戰。
但眼下,一粒米、一根箭都運不進那座山頭。
沒有大營這邊的補給,褚景崇和林平志撐不了幾天。
所以,當左賢王再次派人來,提議和談時,寧易猶豫了。
他召集眾人商議。
大家都不說話。
就這樣放過韃子,所有人都不甘心。
但置兩千袍澤於不顧,大家又沒這麼狠心。
最後還是林丹峰說:“打仗哪有不死人的,才兩千人而已。”
他說得輕描淡寫,似乎並不怎麼在乎林平志的命。
但寧易在他家裡住過兩天,卻是感受過他對獨子的舐犢之情,知道他其實言不由衷。
而且,就算他捨得林平志,自己也捨不得褚景崇和那兩千騎兵。
他們不僅是自己最忠心的一群部下,也是楚軍中最厲害的一支騎兵。
其中的骨幹,基本都同自己在汶水邊一同戰鬥過。
左賢王為什麼進退兩難?
他的部隊全是騎兵。
理論上,一旦發現情況不對,完全可以撒丫子就跑,一路跑回草原。
但左賢王並不敢這麼做。
就算撤,他也只能緩慢地,一步一步地撤。
原因就在於自己也有一支強大的騎兵。
三衛騎兵加起來,差不多有一萬人。
其中自己直屬的三千騎兵旅,更是不弱於突竭斯人,甚至可以和左谷蠡王最精銳的大帳兵硬剛。
他可承受不了這兩千騎兵的損失。
考慮再三,他還是接受了左賢王的提議,同意第二天一早和他當面談。
面談的地點就在豁口處。
左賢王承諾後撤三里。
當然,楚軍也要後撤同等距離。
但即使如此,這對楚軍也更為有利。
因為目前是突竭斯人佔據豁口。
如果突竭斯人讓出這一有利地形,那即使事情有變,楚軍也有機會拿下豁口,打破僵局。
這也是寧易同意和談的一個重要原因。
就在他做出這個決定之後,系統面板上出現了一條模擬任務——“抵擋突竭斯人的圍攻”。
左賢王的“和談”果然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