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綱思考許久,想著劉韐的開封府尹是從三品,殿前都指揮使是從二品。
王宗濋去政事堂,的確是武人拜相,可他們四個老傢伙,混跡官場這麼多年,還無法壓制王宗濋嗎?
如果連這點都辦不到,談什麼宰執天下。
反過來想,劉韐得到了提拔,以文官身份去執掌殿前司,也有利於文官體系。
這是劉韐的機會。
更是文官介入武將的機會。
李綱思來想去,不願意擋了劉韐升遷的機會,也不願意錯過這一次的機會,表態道:“官家,臣同意!”
楊時愣了下。
旋即,楊時也明悟過來,一方面皇帝執意安排,另一方面交換其實有好處。
王宗濋一介武夫,難不成他們這些人會怕嗎?
他們足以壓制王宗濋。
一念及此,楊時也不再遲疑,表態道:“官家,臣沒有異議。”
徐處仁愣了下,看了看李綱,又看了看楊時,嘆息一聲,覺得李綱和楊時把事情想得簡單了。
正如皇帝所說的,王宗濋是不負責具體的政務,可王宗濋和他們不一樣。
王宗濋是皇帝的舅舅,代表的是皇帝。
王宗濋的存在,就一定會影響到政事堂的走向,因為王宗濋是站在皇帝一方的。
只是,李綱和楊時都點頭了,徐處仁也不再堅持,表態道:“臣沒有異議!”
吳敏最後道:“臣同意。”
趙桓心中鬆了口氣。
實際上,涉及王宗濋轉入政事堂,趙桓也擔心李綱等人一根筋牴觸到底。
翻臉了總歸是不好的。
趙桓是皇帝,大權在握,可以乾綱獨斷。畢竟童貫這樣的太監都可以當太師,憑什麼外戚不可以做宰相呢?
一切看皇帝要不要臉。
皇帝要臉,遭到宰相們反駁後,也就偃旗息鼓。
皇帝不要臉,就算滿朝官員反對,也可以強行推動的。
比如趙佶做事……
趙桓都做好了不要臉的準備,如果李綱、楊時等人不同意,他就再給所有人上上課,讓所有人同意王宗濋的調動。
好在一切順利。
趙桓身體放鬆下來,吩咐道:“既然都沒有異議,王宗濋調動的事情就這麼定下,擬定旨意調動官職。”
李綱順勢道:“官家,劉韐從開封府尹的職務上卸任,誰來接任呢?”
“開封府尹職責重大,關係著帝都的安全和穩定,選拔的人選必須有能力才行。”
趙桓問道:“李卿有合適的人選嗎?”
李綱一時間有些遲疑。
要說接任開封府尹的人選很多,一抓就是一大把,有太多太多寄祿官沒事兒做,還有無數的王公貴族候著。
問題是開封府尹權勢重,事情也繁雜,遇到的都是東京城的王公貴族,沒有點能力和魄力,是很難應對一切的。
否則,上任沒幾天就被弄下來,那就太丟人了。
必須有足夠的能力。
李綱一時間沒有表態,回答道:“官家,臣暫時沒有合適的人選。”
趙桓看向楊時道:“楊公呢?”
楊時說道:“官家,臣想到了一個人。”
趙桓問道:“誰?”
楊時回答道:“吏部侍郞李若水,此人不是實授官職,是散官的身份。他有能力,也忠心,完全能勝任。”
散官,就是宋朝前期的寄祿官,只領俸祿,卻沒有任何的職權。
寄祿官的存在,導致了大宋官員體系的龐大,冗官非常多。
只要參加了大宋科舉,考上了的人,或者是皇帝看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