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領擁兵自重,不遵號令啊!”
“不光是這一點!”不待張允文說完,李泰便接著說道,“史書上說‘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個,置戈其上,冠冑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中試則復其戶,利其田宅’在這裡,本王有兩點疑問,一是依照魏武卒選拔標準,我大唐士卒之中能選拔出幾人來?二則是這些人皆有國家供養,又不事生產,那國家每年養兵之費又該付出多少?”
說著,轉過頭來,慷慨激昂的對著李世民說道:“所以啊,父皇,募兵之事尚有如此之多的缺點,而與之相比,府兵制度則是要好得多,為何非要棄府兵而行募兵?”
李世民聽了這一席話,頓時眉頭微微皺起,右手食指有節奏的敲擊著龍椅,陷入思索之中。
就在這時,一個冷冷的聲音傳來:“四弟此話卻是欠妥當啊!”接著,一聲木杖撞擊木地板的聲音傳了過來。
眾人一看,卻是太子李承乾正仗著木杖,費力的走了兩步,出列立於殿中。
李世民一見李承乾的這般模樣,當場說道:“太子啊,你腿腳不便,若有事要奏,坐在原地說便是,不用走於殿中!”
這句本來帶著關懷的話語卻是讓李承乾面色一白,他吃力的抱拳一揖:“兒臣遵命!”
說著,又慢慢挪回原處。
這時李泰笑道:“不知大哥有何指教?”
李承乾沉默一下,肅聲道:“四弟啊,如今父皇革新軍制,為的乃是百年之後,放眼長遠。所以這才力促使用募兵制度。而四弟你,僅僅是看到了募兵制度的危害,便要加以制止,這豈不是因噎而廢食麼?”
李泰卻是笑道:“大哥,你這話才是有失偏頗!小弟看得真是長遠……”
“哦,這般說來父皇倒是看得不及你遠了!”一聽到李泰這般說,李承乾趕忙介面說道。
李泰當即露出一個無辜的表情:“小弟可沒有這般說啊!”頓了一頓,李泰嚴肅的說道,“父皇半生戎馬,領軍作戰,戰無不勝,威震諸軍。且有李大將軍、溫僕射這般人物輔佐,方才能自信的說用募兵制度。若募兵一旦開啟,才有能力與魄力統御諸將。而大哥,你能行麼?”
此言一出,殿內眾人盡皆將目光望著這兩兄弟。就連李世民也是目光冷然,看著這言語相鬥的李承乾與李泰。
“你——”李承乾感覺受到了莫大的侮辱,李泰最後那句反問,不僅僅是在質疑他的能力,彷彿也在嘲笑他的足疾。
猛地一頓木杖,李承乾站立起來,冷冷的看著李泰:“魏王,你這是什麼意思?你在質疑孤麼?”
李泰搖搖頭:“我是在為大唐的明天考慮!”
李承乾還要說些什麼,忽然聽見一聲冷哼:“夠了!”
一聽得這句不容置疑的話,李承乾李泰還有眾朝臣當即不語,皆是垂下頭來,看著地板的紋理。
“好了,太子還有魏王,你們都先下去吧!諸位愛卿,你們也下去吧,今日朝會到此結束。至於這募兵之事,朕思考之後,再做決議!”李世民一臉疲態,一手撐著額頭,另一手揮了揮,示意眾人離開。
眾朝臣對望一眼,同時躬身道:“臣等告退!”
第三百一十二章 態度
李世民所說的延後再議的時間的確延後得夠長。從上次朝會到現在過去了五日,李世民也沒有再次談及此事的意向。
此時,張允文關於軍制改革的建議已經寫好了。然而他卻是沒有呈上去。這卻是因為李世民的態度。他害怕李世民因為聽了李泰的話語,態度忽然來個轉變,到時候自己這奏章呈上去也沒什麼用,倒不如先弄清楚李世民對此事的態度之後,再做決定。
為了弄清楚李世民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