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楊玄感這種人之外,家裡有糧食吃,誰還當叛匪?”李旭對聖旨的內容甚為不滿,但無計可施。這樣的朝廷遠非他時所被人灌輸的理想朝廷。在先生的口中,理想的朝廷應該是皇帝勤政愛民,臣子們鞠躬盡瘁,忠心梗梗。而擺在他眼前的事實卻遠不是那麼回事。旭子很失望,找不到任何發洩途徑。好在經過了這幾年的摸爬滾打,他已經學會了掩飾自己的心情,才又沒有惹出什麼麻煩來。
他是一隻剛剛走入狼群中的獨狼,必須先學會適應,才能分享到屬於自己的那一份食物。四周都是通紅的眼睛,如果他真的露出破綻,那些眼睛的主人會毫不猶豫地衝上來給他一口。
博陵是崔氏家族的聚居地,這個家族在北魏一朝曾經出過六個宰相,十四名列侯,所以擁有很多富麗堂皇的宅院。得知御駕經過,崔家人騰出了最好的幾處宅院給供皇上駐蹕,並進獻百壁兩雙,錢二十萬貫以表忠心。楊廣非常高興崔家能如此善解人意,於是在他離開博陵郡之前,崔家又多了一位三等侯,一位三品將軍和一位郡守。
“這樣升官倒是快!”旭子再次見識到了世家的力量。他已經是升官最快的武人之一了,打了兩年多仗,身上負了十幾處傷才換了個武牙郎將的虛職。而崔家的人以二十萬貫錢的價格,便“買”到了更高的職位。
類似這樣令人長見識的事情隨處可見。旭子幾乎每天都在增加著對大隋官場的瞭解。以前他與這些上層人物之間隔著一道水晶牆,只能仰望,卻無法踏入對方的圈子。如今他一隻腳已經踏了進來,為了不再被踢出去,就不應該再對官員們背後盤根錯節的關係懵懵懂懂。
一經留神後,旭子大有發現。
先帝在世時,共有十六人擔任過僕射或納言之類的職位,其中七人出身為世家,九人在軍中戰功赫赫,號稱軍中勳貴。而本朝十二位曾經和正在行使僕射職權的人當中,出身世家的人竟然高達十個。
先帝設立了開科舉士制度,但先帝在位時,科舉出身的人沒一個能做到三品以上高官。當今聖上喜歡人,但如今朝中同時擁有權力和才名虞世基和裴蘊兩位大人,也都是江南士族。誰也沒有應過科考。
大隋從朝堂到地方,甚至在郡縣,即便是戶槽、兵槽這樣的底層小吏,也很少是科舉和行伍出身的。本朝有不成文的規定,凡為吏者,需要家世清白,有地方士紳保薦。而那些地方紳士們保薦的人才,絕對不會是個沒有任何背景的草民!
比較一下眼前事實,再想想自己當年於縣學苦讀時那些不切實際的夢想,旭子忍不住想仰天長嘆。他更加理解了為什麼當年徐大眼的志願是建立自己的家族。這個朝廷簡直就是為了世家大族而設立,平民出身的人通常情況下只有膜拜的資格,根本沒機會說出自己想說的話。
旭子不知道自己現在算寒門還是士族。他有著士族的官職,爵位,卻依舊保持著一雙寒門的眼睛。這種不尷不尬的身份令他極其孤單,越是盡力想融入周圍環境,,對孤獨的體會越深。
御林軍的將校中有許多與旭子年齡差不多的少年,他們躊躇滿志,期待著有朝一日能建功立業。所以,大夥對李旭這些年的經歷很是神往。當與旭子有意或無意中在酒宴上相遇後,他們都喜歡鬨鬧著,要求李旭講一講遼東和黎陽城下的故事。
每當旭子講完那些血染的故事後,卻在大多數人眼中看到的不是佩服,也不是尊敬。“如果當時我帶兵,就從爬到山谷頂上,居高臨下!”談到無名谷之戰,有人揮舞著手臂,奮力比劃。“幾十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