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外國人士,他們都富有成就,或於某個側面,或於白居易的總體生活、寫作及命運道路,可謂燦然卓然。
這部《白居易傳》初版於上個世紀的一九八零年代中,一九九七年,覓得工夫,寫作關於劉禹錫和元稹的一些文章,寫作中,順便對這部《白居易傳》進行了一番修訂。
白居易是一位偉大的詩人,尤其是一位“以詩紀事”的現實主義詩人,所以最初的《白居易傳》,白詩背景記述較多,引用白詩也較多,一九九七年的修訂,此類內容刪除了大半,大約減少了六萬字。因為思忖:閱讀《白居易傳》的朋友,有的可能閱讀過大量白詩,有的雖然閱過不甚多,但他們之於《白居易傳》,或許更多地在於瞭解白居易的人生際遇和感歷程。
但作為詩人之傳記,白居易的重要詩文是斷然不可忽略的,其如《原上草》、《賣炭翁》、《上陽人》、《長恨歌》、《琵琶行》等,否則如何領會白居易的“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的現實主義創作思想呢?由是,白居易的千古名篇,在《白居易傳》中肯定是得有位置的。
白居易的詩,大多明白曉暢,但由於歷史的文化的原因,現代人看起來,詰屈聱牙固有難免,所以書中某些引用白詩,實際上經過了任見的再度創作,形突出者如《賣炭翁》,白詩原以“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做結,而本書中則有任見的“賣炭翁,濁淚兩行步難行。紅綃白綾壓倉久,蟲蛀水漬不堪用。千餘斤炭半月苦,寒冷飢餒相交併。布衣粗食終不得,涕泣重返南山中”諸句,則為敘事文學之必要也。
二零零四年,帶有歷史影子的拙著《盤龍世界》在美國連載,同時應邀為美國《僑報》撰寫文化評析專欄文章,介紹過一些重要的中國古代詩人的詩文及人生,如白居易、元稹、劉禹錫等。也在此時,復將《白居易傳》拿出來,開始又一度緩慢地修訂。
二零零六年,拙著《華夏姓氏文化考記》出版,這部六十萬字的著作,以文化研究立意,以雅俗並舉為目標,寫作過程中,對中國曆代文化藝術名人頗多重視。寫作間隙,曾重新閱讀《白居易傳》,閱讀中,復又小加刪校。
於是,這部《白居易傳》的二零零七年本修訂完成了。
需要說明的是,現在您看到的,是將二零零七年修訂本進行縮寫之後的又一個袖珍本。
白居易傳 二 溱洧競流
二 溱洧競流
唐,大曆七年,早春,冰消雪融,陽氣初升,清風生暖。
新鄭縣東郭村一所小官僚的宅第新有弄璋之喜,闔宅歡欣,奔走相傳。
其時並無金光映壁,也無仙樂繞樑,然所誕白家男丁,後名居易、字樂天者,卻成為有唐一朝乃至其降千百年眾口皆碑的大詩人。
白家,祖上曾佔籍韓城和徙居下邽——
當初,白家高祖為官司空,有功於北齊,詔賜莊宅兩所,位於同州府韓城縣。白家上祖白志善,生子白溫,官至朝散大夫兼檢校都官郎中,遷徙於華州下邽縣。故自司空而下,都官郎中而上,白氏家人逝後皆安葬於韓城。
白居易祖父白鍠,大曆八年五月三日遇疾不治,歿於長安,春秋六十八歲,以其年權厝於故鄉下邽縣下邑里。
白鍠任官河南鞏縣令,退休後,曾購宅於滎陽郡新鄭縣北之臨洧鄉居住。後來,白居易父親白季庚又率領全家遷居新鄭縣西之東郭村。
白居易的祖父去世,遵照當時的禮節,白季庚等五弟兄都得丁憂居喪,守孝三載,所以大曆八年五月到大曆十年五月,亦即白居易兩歲到四歲間,跟隨父親生活於下邽,之後回到新鄭縣東郭村,度過了他的天真寧馨的童年時代。
白季庚丁憂之後居官宋州司戶參軍,建中元年,又授彭城令,很少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