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臣。白家一時風光無二,可謂一時望族。
白成章又於崇元二十一年迎娶亦真之母馮氏過門。不料亦真出生沒多久,白成章便拋妻棄女,隱入山林修道去了。
白成章事情做得實在荒唐,然而更要命的是,沒多久聖人原配沈皇后病逝。不知道聖人心裡是怎麼想的,聽聞其修道之後,立時便賜下了文妙真人的道號。原本還想把兒子抓回來的白閣老接連上疏請罪,卻被聖人留中不發。
而馮氏也在此後心灰意冷,丈夫再也回不來了。婆婆顧氏在她面前賭咒發誓會給她一個交待,等國喪一過便為其另尋一門親事。嫁妝雙倍退還,又添上一份厚厚的補償,絕不讓她白受這個委屈。
等到亦安祖父要將次子從族譜中剔除時,聖人傳下口諭:何須如此。白閣老當時就病了,次子除族這件事便不了了之。聖人都發話了,誰敢不從。
這事兒還沒完,當時陸氏想要將亦真記在自己名下,權當是她的孩子。馮氏帶著女兒不好改嫁,陸氏原也是一番好意。不料聖人又傳下話來:怎好教文妙真人絕祀?
這下陸氏也病了……
於是國喪期後馮氏改嫁,亦真由陸氏撫養,但名分上還是二房所出。陸氏給亦真取的這個真字,就是希望她能秉性真純,別像她爹那樣似的,沒事兒淨整些虛頭巴腦的。
因為這個,府裡偌大一座宅院,連一尊神佛像都沒有,除去年節祭祖,再看不到一絲香火氣。尋常人家大抵都會請張神像供奉,以祈福祿壽禧,這些在白家是通通沒有的。
對她二叔……不對,現在應該尊稱一聲文妙真人,對文妙真人的行為,亦安很是不以為然。你要是真想修道,那幹嘛還要成親呢?得虧二嬸馮氏後來改嫁的物件不錯,不然現在白家都要被戳脊梁骨。
崇元二十八年秋,為先皇后居喪三年的太子因悲傷、勞累去世。當時京城一陣動盪,次年白成文外放出京。
而對聖人的打擊還不止於此,崇元三十四年冬,皇太孫因乘舟前往瀛臺拜見聖人時不慎落水,感染風寒去世,年僅二十五歲。只留下一個不滿三歲的女兒和孕期剛滿八月的太孫妃林氏。
聖人自此再沒住過瀛臺。
而太孫妃林氏得知太孫病亡,當時便動了胎氣。掙扎一天一夜,產下一個羸弱男嬰後血崩離世。當時京城一陣腥風血雨,遠在應天府的白亦安都能聞到從京城飄來的血腥味兒。
時光終究會將哀傷沖淡,太子、太孫俱亡,聖人之後要考慮的是把江山傳給哪個兒子。故太子是先皇后唯一的子嗣,太孫也是太子唯一的子嗣。聖人能強撐著把天下傳給皇太孫,難道還能傳給皇太曾孫不成?屆時又是一場“靖難”,與江山社稷毫無益處。
而這些和如今身在金陵的亦安無關,她只管安生度日,上面的事且輪不到她操心。等到亦安及笄後,她的婚事就該提上日程了。嫡母陸氏說過,她們這樣的人家,女兒外嫁一定是正頭娘子。就算是有誥命的繼室,男方過了三十也是不會考慮的。
陸氏有說這話的底氣,她父親是當朝太傅,公公是內閣群輔。雖不是首輔也不是次輔,但也算是謹在帝心。除卻當年的事兒還有些影兒外,這樣的門第,就算是庶女,也會有一門不錯的親事。
所以亦安對自己的未來根本不擔心,有陸氏這樣的嫡母,她只管調理好身體,屆時安安穩穩地出嫁就是。至於和未來丈夫的感情問題,亦安是個很現實的人。
陸氏為人寬厚,亦安不會像話本里那樣,成為被隨手發嫁出去的卑微庶女。
雖然亦安幾人是庶出,但陸氏並未區別對待。善待庶子庶女固然能為她博一個好名聲,然而就算苛待了,也沒人會說什麼。面兒上做得好看,誰也不會拿這個抨擊陸氏。
不多時,白尚仁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