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王唰地一下跪倒在地,“兒臣謹遵聖諭!”這哪裡是問話?分明是要一個?表態!三王又哪裡來的資本和聖人叫板?這件事用?腦子想?一想?也會知道聖人會是個?什麼傾向。
這時候不順著聖人的心來,是嫌自?己清閒日子過久了不成?
連三王都如此明確地表態,底下的文武大臣更是嘩啦啦跪倒一大片。這時候群臣才想?起來,殿外麒麟衛可是一直在值守的,萬一聖人一聲令下,跳得?最歡的那一批人,死也就白死了。
按說皇帝濫殺大臣,在史書上怎麼也不會落一個?好名聲。可偏偏又是這位聖人,日後怎麼流傳不必想?,便是現在傳揚出去,也不會有人說聖人一個?字的不好。
既然聖人沒有不好的地方,那到底是誰不大好,不是已?經分明瞭嘛?
聖人等了片刻,不見一人出來反駁,便起身對著最近秦閣老和白閣老道,“此時內閣和禮部詳議,為我兒議好廟諡,聖旨便由白卿來擬。屆時由首輔去我兒陵前宣讀,替朕盡一盡哀思。”聖人不去的理由很簡單,他?可以開父諡子的先例,但不能?開父祭子的先河。
“臣等領旨。”秦首輔帶著群臣領旨,隨後聖人退朝,轉回太極殿。
直到這時候群臣才驚覺,聖人這一回,算是把內閣包圓兒了。
次輔上的奏疏,首輔去陵前宣旨,旨意是三輔親擬。搞不好這回不是聖人和蔣閣老之間的事,是聖人和內閣攪在一起了!
秦閣老和白閣老是有苦難言,尤其是白閣老,他?都多?少年沒有親自?擬過聖旨了,這一回被拉到臺前,實在是意料之外。秦閣老也不遑多?讓,都說他?是首輔,位高?權重,可是這樣搞,真的能?落個?善終?不說別的,三王心裡就一定?沒有疙瘩?
便是宮裡的亦安,也沒有想?到,居然還會有自?己的戲份。
代祭
追諡文惠太?子的事註定不能簡辦, 光是在宮裡,聖人都要在太?廟裡祭過?一回,追封是個大事, 尤其追封的還是皇帝。
聖人讓亦安擬一道旨, 大致內容就是向歷代皇帝道明此事。因?為文惠太?子正式的帝號還沒下來,所以聖旨裡對這一點並未明說?。
而?這件事顯然不是一道旨就能完成的, 文惠太?子是追諡了, 名分上是定了,牌位要不要進太?廟?旁的都可以不提, 文昭皇后的牌位確實是在太?廟裡,只等聖人百年之?後, 這二位是要在太?廟裡接受歷代帝王祭祀的。
那作?為兒子的文惠太?子,他的牌位要不要放進太?廟裡。在太?廟祭祀不僅僅是名分的事,這件事的實際意?義往往要大於象徵意?義。縱觀歷朝歷代, 有些?人一日皇帝都沒有做過?,卻靠著牌位在太?廟裡一直供奉祭祀, 而?有了皇帝之?實。有些?人做過?實在皇帝, 卻因?為太?廟裡沒有自己的牌位,而?在後世史書裡連自己的位置都找不到,其存在被刻意?? ?抹去。等到千百年之?後, 又是一樁公案。
而?聖人流露出來的傾向,明顯是要把兒子放在太?廟裡,與歷代先祖一同祭祀。然而?問題來了, 文惠太?子畢竟是兒子,哪裡有父親祭拜兒子的道理, 這在禮法上是個十分嚴肅的問題。若說?追諡可以憑聖人一人之?力強行為之?,那祭祀這等大事, 勢必也要有似蔣閣老這樣的重?臣提出。
>/>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如今四海昇平,久不見戰事。況且祭祀還排在戰事之?前?,足見其地位之?重?。
內閣和禮部官員在議這件事時,明顯也想?到了這個問題。
禮部尚書宋元升雖已年過?七旬,但神?思依舊敏捷。方才聖人迴轉太?極宮,他就想?到了這個問題。眼下來到內閣,宋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