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洞子!
中秋過後,汴京的天氣變得寒涼起來。
一場秋雨過後,更是稍微有些蕭瑟。
但蔡村卻是變得熱火朝天起來。
蔡村劃出來千畝地,地裡用石灰勾勒出來一片片的地塊,每個地塊裡都有幾個人忙活。
入秋了,終於可以開始挖地洞子了。
蘇允這些日子天天往這邊跑,不為別的,因為這地洞子看似簡單,其實需要的技術在這個時代算是高科技了。
首先地洞子要足夠牢固,因為這不是一次性的東西,今年用完,明年還要繼續用。
若是不夠牢固,雨水多的季節,很容易會坍塌,所以洞子內部都得用磚塊砌牆,頂上用木頭作頂,鋪上瓦片,門戶厚實,要能夠鎖住溫度才行。
這樣的地洞子,其實跟人住的房子也差不了多少了,哦,不對,很多窮人住的還是泥土牆稻草頂的房子,若是這房子不潮溼的話,那算是挺不錯的住宅了。
這也是為什麼前期投入這麼大的緣故。
沒有辦法,這地洞子必須得捨得投入,既要能夠防風,還要能夠鎖住溫度。
其次,便是要背風向陽,若是不背風,寒氣一入侵,蔬菜一下子全都死掉了,向陽是為了保證在晴天的時候可以吸納部分的陽光,減少一些煤炭的消耗。
其餘還要防備著雨水丶霜凍丶降雪等等自然自然災害等等,所以這地洞子看似簡單,實際上真正操作起來,也不可以輕忽。
蘇允跟蔡村的工匠們講述怎麼建後,工匠們先集中一部分人力,先建出來幾間地洞子,然後請蘇允進去考察。
蘇允從外面看,地洞子的屋頂只有半人高,前面留出幾米作為入口,如今跨步進入,一扇看著粗糙,但十分厚實的門戶,一看這密封性便很不錯。
蘇允推門進入,頓時一股溫暖濃厚的泥土溼氣撲面而來。
蘇允與蔡族長頓時都滿意點頭。
此時地面上已經是乾燥清冷,基本上不能種植東西了,這地洞子溫暖而潮溼,正是植物最為喜歡的環境。
蘇允在地洞裡溜達了一下,這地洞子在外面看著低矮,但裡面卻是不小,每個地洞子都是525米的規格,也即是說,這是寬五米,長二十五米,面積高達125平方的半地下室。
至於高度則是矮了些,為了保證溫度,因此高度不能太高,也就兩米左右,像蘇允這麼高的人進去,看著就像是要頂到屋頂了。
蘇允看了一下里面的佈設,微微點頭,地上的已經是有一排排的土壟,泥土打得細膩,這些泥土是從地表剝離運送進來的,這樣的泥土營養成分才足夠。
蔡族長彎腰捻了捻泥土,抬頭喜道:「此法可行,這泥土乃是昨天鋪進來的,鋪好之後表面灑了一些水,都過去了一晚上,這泥土依然還保持著溼潤呢!」
蘇允笑著點點頭,進來了一會,他已經微微覺得有些悶熱了,他所穿的衣服乃是為了應對外面的寒涼的,這地洞子的溫度明顯比外面要高得多。
當然,現在還只是秋天而已,到了冬天的話,光靠地洞子的保溫肯定是不夠的,還得有熱源不斷提供熱量才行。
蘇允又觀看了一下里面打好的井,這井平時用來儲水灌溉,也可以在應對多雨季節時候雨水的侵入。
隨後又看了一下中間專門修好的煤爐,這些煤爐在冬天嚴寒的時候提供熱能的。
蘇允用的是後世的煤爐,也就是那種農村燒煤餅的爐子,這種爐子的好處是既可以節省煤炭,又可以保持溫度,透過控制氣門,緩緩地燃燒,控制著溫度。
地洞子種蔬菜,冷了不行,太熱也不行,用這種煤爐子再好不過。
蔡族長讚歎道:「這煤爐子可真不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