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文官集團最大的對手是武官集團。
武官集團素來都是主戰派,主張以武力開疆拓土,封侯拜爵,走的是馬上討功名的路數。
一旦沒有戰爭,海內昇平,天下太平,那麼他們這些武將就不太有能夠發揮的餘地,更別提什麼封侯拜將之類的美事情了。
將軍從來軍中取,何來科舉成王侯?
文官集團是靠著科舉文治,獲得爵位晉升,越是太平,他們所發揮的餘地和能量也就越大,自然希望天下和平,不生戰亂,哪怕是犧牲朝廷的利益,喪權辱國,也是在所不惜的。
武將集團則是相反,他們必須要靠軍功才能夠快速往上爬,獲得戰功,封侯拜將,只有發動戰爭才能夠讓他們獲得更高的社會地位,完成階層的快速躍遷。
皇帝自古以來都是在和平年代重用文臣,壓制武將的。
畢竟,皇帝比誰都清楚,只要掌握了軍權就等同於掌握了天下的至理名言。
宋朝的皇帝尤其是如此。
哪怕是喪權辱國,也絕對不會給那些將軍們任何反水和造反的機會。
即便是知道能夠打贏,他們也不會去努力的。
這亦是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之後的後遺症,導致歷代以來的宋朝皇帝都對屬下的文官們放任壯大,反而是對武官們竭盡全力的打壓。
以至於後來的皇帝,即便是這些執政的皇帝們發現了不對勁兒的地方,想要更改的時候,卻是悔之晚矣。
文官集團太強大的話,皇權就會被壓制,哪怕是皇帝也就只是一個吉祥物,沒有多少的實際權威。
這也是為何雍太皇帝詢問賈芸對戰爭的事情如何看待的緣故所在。
軍機處大臣的賈芸,作為文官集團的領袖和表率,他的意見就可以代表整個文官集團的意見。
之前雍太皇帝力推賈芸上位,就是為了減少自己發動戰爭,在朝廷內部引起來的反彈,尤其是文官集團的集體反對。
而若是有了賈芸這個緩衝和領頭羊,那麼文官集團縱然是心有不甘,打算反對,見到自己的老大都投降認慫了,就算是偶爾有那麼一兩個骨氣比較硬朗的狠人,卻也架不住眾人拾柴火焰,被直接無視。
除此之外,雍太皇帝還留了一手,那就是一旦戰爭吃緊,亦或者出現大敗的局面,他也可以推卸責任,讓賈芸承擔這個責任,透過一系列的權謀手段,卸磨殺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