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各國短時間內無法自行生產,因此還得從中華帝國進口。這樣一來,隨著中華帝國的槍支大量流入歐洲,各國對6。5毫米子彈的需求急劇攀升,很快中華帝國就以產能不足為藉口抬價,使得各國不得不高價購買。
同時,中華帝國對歐洲大規模出口6。5毫米槍械和彈藥,也使得中華帝國在該槍族系列武器上面的生產成本大幅度下降,生產工藝更加完善,隨後十年式武器系統不斷的進行改進,到了光華十六年時,中華帝國陸軍已經將早期型號的武器都賣給了歐洲,自己則使用最新型的改進升級版本。
歐洲戰場成功的檢驗了中華帝國的6。5毫米槍族,也使得中華帝國的槍械專家們進一步在十年式槍械上面加以改進缺陷。
光華十六年,中華帝國帝國陸軍制式步槍依然是m10半自動步槍,但是卻是經過了三次修改完成的,全稱已經改為m10a3。改動方面主要集中在最佳化槍機構造,降低後坐力,重量減少0。2千克,射擊精度進一步提高,可靠性增強等。
m10勃朗寧式輕機槍的改動最大,經過了六次大幅度改動,最終定型為m10a6輕機槍,後來因為m10a6已經跟m10相差太遠,已經被改的面目全非,因此又改稱m16輕機槍。最大的改動依然來自勃朗寧,因此依然被列為勃朗寧系列武器。
歐洲戰場上的機槍武器變成了屠夫,凡爾登一戰,德國使用馬克沁重機槍一天屠殺了英法聯軍6萬餘人。而奧匈帝**使用中華帝國的m10機槍三天時間屠殺義大利軍隊15萬人,使得中華帝國的m10機槍在歐洲多了個外號“屠夫”。
中華帝國陸軍委員會根據戰場上反饋的情報,要求槍械設計委員會在m10輕機槍基礎上開發一款更先進的輕機槍,而原本的m10重機槍已經被m2重機槍取代,因此m10輕機槍的開發就成為了重中之重。
陸軍委員會要求開始設計一種新型的輕機槍,要求效能超過m10輕機槍,因為歐洲已經大量裝備m10輕機槍了,用不了多久歐洲就會開始仿製m10,這對中華帝國陸軍未來在輕機槍領域上是個重大的威脅和挑戰。
帝國槍械委員會在勃朗寧等人的帶頭下,開始研製m16輕機槍。經過一系列改進設計,氣動式佈局的輕機槍技術愈發趨於成熟,在參考各**隊仿製的衍生型勃朗寧機槍、麥迪森機槍和維克斯機槍後,終於獲得突破。
m16輕機槍依然為活塞長行程導氣式,採用槍機偏轉式閉鎖方式,即靠槍機尾端上抬卡入機匣頂部的閉鎖卡槽實現閉鎖。可選擇單發或連發射擊。採用6。5毫米口徑,發射6。5x57毫米槍彈。該槍採用彈匣供彈,容彈量為30發。彈匣位於機匣的上方,從下方拋殼。由於彈匣在槍身上方中心線,因此瞄準具偏出槍身左側安裝。該槍瞄準裝置採用由普通準星和蝸輪式缺口照門組成的機械瞄準具。
該槍槍管外部有散熱片,槍管口裝有喇叭狀消焰器,膛口裝置上四周鑽有小孔。槍托後部有託肩板和託底套,內有緩衝簧以減少後坐力。兩腳架可根據要求伸縮。槍管上靠近槍中部有提把方便偕行與快速更換槍管,對於輕機槍來說,更換槍管的速度是非常重要的。m16作為班組輕型自動武器,使用提把與槍管固定栓可以快速更換槍管的設計,使它在使用上有了更大的彈性。步驟極為簡單,只要將槍管上的固定環向上轉,脫離閉鎖的凹槽,即可向前脫出。之後反操作把新槍管換入,固定即可。
為了有效保持火力延續性,一般配備一個射手和一個副射手,大量彈藥和備用槍管都有射擊副手攜帶。熟練的射手在副射手的幫助下,更換槍管整個步驟只需要不到十秒鐘的時間,一般每射擊300發,需要更換一次槍管,如果射擊頻率慢,可以達到450發。
m16輕機槍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