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改良型。裝備與扶桑級相同的6座雙聯裝356毫米口徑主炮。主要改進艦體中部的火炮佈置方式,確保了足夠的輪機艙空間。伊勢級艦體中部的3、4號主炮塔由扶桑級分散佈置在後煙囪的前後兩側改為呈揹負式的方式集中佈置在後煙囪之後;鍋爐艙不再象扶桑級那樣被主炮塔隔成前後兩個部分,動力系統佈局也採用了新的方案。由於3、4號主炮塔呈揹負式佈局,因此艏樓比扶桑級縮短,只延伸到3號主炮塔,副炮集中佈置在艦體中前部的艏樓內。火炮佈置方式的改進可減少火炮射擊時對上層建築的衝擊以及相互干擾。在後煙囪處設立擋板消除舯部主炮炮口爆風對艦載小艇的影響。增大主炮裝填仰角提高裝填速度。改進了防禦能力。考慮到日本人體格搬運炮彈的體力問題,副炮由扶桑級的152毫米口徑。但是艏樓縮短,艦內空間縮小被擠佔,居住舒適xìng大受影響。
當然了,日本海軍雖然可以自建三萬噸級的超神弓型戰列艦了,但是大口徑主炮和蒸汽輪機依然需要從英國和美國進口。不過,日本國內已經開始自行研製相關裝置了,只不過自建的成本還是太高,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不得不從國外進口而已。
日本海軍從305毫米的神弓型戰列艦,一下子調至356毫米主炮的超神弓型戰列艦,中間跳過了13英寸主炮的過度型號,使得日本海軍減少了一些軍備競賽帶來的無謂損失。
日本海軍的建設完全是按照防禦中華帝國的大綱來的,只不過經費有限,無法挑起軍備競賽,但是日本有鑑於中華帝國封鎖英國的大西洋海戰的警示後,日本海軍害怕了,因為日本跟英國一樣,都是島國,需要海上生命補給線來支撐國家的生存。於是,這就要求日本也必須有自己的戰列巡洋艦,於是金剛級戰列巡洋艦在經過幾次bō折後,終於由英國答應幫助迅速建成。
金剛級戰列巡洋艦具備英國式風格的長艏樓船型和高大的三腳桅。動力系統採用油/煤混燒鍋爐、蒸汽輪機。配備八門由日本委託維克斯公司研製的14英寸口徑主炮(研製期間對外稱12英寸炮,míhuò中華帝國),該炮後來被日本引進在國內製造。雙聯裝主炮塔全部沿艦體中心線向艏、艉方向各佈置兩座,主炮炮塔布局與英國海軍的虎號戰列巡洋艦的設計類似,1、2號主炮塔呈揹負式位於艦橋之前,3號主炮塔位於鍋爐艙與主機艙之間,4號主炮塔位於主機艙之後的艦艉。防禦裝甲水平與同期英國海軍戰列巡洋艦相當。金剛號的艦艏既非垂直型艦艏也不同於飛剪型艦艏,船頭向前彎曲,在水線以上垂直,水線以下向後彎曲過渡到船底,形成日本軍艦獨特的“雙曲線型艦艏”。
由於日本早先建造金剛級裝甲巡洋艦被中英戰爭給耽誤了,以至於日本獲得戰列巡洋艦的時間被一拖再拖,這也讓日本錯過了第一輪戰列巡洋艦競賽,少走了一部分萬里路,可謂不幸中的萬幸了。
作為日本第一級戰列巡洋艦,金剛級排水量達到30000噸,航速27節,超過了中華帝國早期的周武王級、和周烈王級戰列巡洋艦,但是跟中華帝國同級別(主炮口徑相同)的晉武帝級戰列巡洋艦的30節航速和254毫米的裝甲相比,金剛級的速度和防護都不如。而且,晉武帝級裝備的是三座三聯裝356毫米主炮,比金剛級的四座雙聯裝356毫米主炮多了一門,這點微弱的差距也讓金剛級落入全面不如晉武帝級戰列艦的位置上。
不過,日本於1910年開工的這八艘主力艦,到了1912年夏天已經全部完工,這讓日本海軍的實力獲得了巨大的提升,給中華帝國海軍造成一定的威脅。
而且隨著1912年英美對日本的大力支援下,日本大幅度提升軍費預算,建造四艘長門級戰列艦和丹後級戰列巡洋艦,打造日本海軍的超神弓型八八艦隊,這將會給中華帝國海軍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