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自“一戰”以來,英德兩國在羅馬尼亞的石油攻防一直沒有停止過。1916年11月,德軍侵佔瓦拉千平原。奪取了羅方全部石油設施。英國隨即派特工潛入該國,成功摧毀了70多座煉油裝置,燒掉80多萬噸原油和石油產品。儘管德國事後花了五個月恢復生產,但產量始終未恢復到原有水平。
德國把羅馬尼亞石油儲備列為其戰爭準備的重要一環。因為後者至少提供了德國石油消費總量的三分之一以上。為了在經濟上控制羅馬尼亞,德國法本化學公司向羅方購買了價值1700萬馬克的糧食,同時提供了1360萬馬克的工業產品,貿易額從1934年的1096萬龍幣猛增至1937年的3億龍幣。作為交換,德國要求羅馬尼亞增加對德國的石油出口,並提出用軍備抵償石油費用。次年,德國還給羅方提供了25億馬克貸款,用來購買德**火。兩國還按照德國動議。成立了以石油經營為主的德羅聯合公司。
英國人顯然不希望看到德羅兩國的合作,因為羅馬尼亞石油不但會使rì耳曼戰刀為鋒利,jīng心籌劃的對德經濟戰也會就此破功。在倫敦方面看來,“如果德國控制了羅馬尼亞。那麼英國的經濟戰將不會使德國受任何損害,而經濟戰是英國戰略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避免羅馬尼亞倒向德國,英國首相張伯倫宣佈在羅馬尼亞受到侵略時提供一切援助,並給予羅方500萬英鎊的貸款,用來購買英**備。而且還答應購買20萬噸小麥,作為讓羅方放棄與德國合作的報償。
由於羅馬尼亞嚴守中立,不願因此挑釁於強國,因此只能對倫敦和柏林虛與委蛇。兩不得罪。英國轉而開始利用其經濟優勢,以經貿方式誘導羅方向己方靠攏。它聯合法國。準備向羅馬尼亞支付6000萬龍幣,條件是炸燬羅馬尼亞油田。但被羅方拒絕。英國轉而利用本國資本掌握羅馬尼亞大部分石油開採權的優勢,在“二戰”爆發初期大量進口羅方石油,並抬高價格,使其主要流向外匯相對充足的其他西方國家。
羅馬尼亞所有的庫存石油都被英國搶購,英國還預訂了下半年供油合同以及合同期滿後的石油供應權,而且儘可能租用羅馬尼亞所有的駁船和火車車廂,以免被用來向德國運銷油料。很,多瑙河流域的148條不同型別的油輪都被英國人租賃,後者甚至不得不專門成立格蘭德公司,集中管理這些暫時並無多大用處的輪船。
英國人的石油搶購政策,對於德國打擊很大。德國由於跟中華帝國關係惡化而導致其外匯不足,從羅馬尼亞進口石油的數量從1937年10月的7萬噸驟減至11月的6萬噸。1938年9月,輸入德國的原油僅為1萬噸,而出售給英、法兩國的則分別為255萬噸和106萬噸。英國首相張伯倫甚至在寫給妹妹的信裡驕傲地宣稱,“我預感戰爭到chūn天就將結束了,……無須在戰場上打敗他們,只需讓德國人明白他們能不能取勝,繼續變得rì益貧弱和窮困是不值得的。”
英國在石油供應領域的阻擊,使德軍參謀部制定作戰計劃時不得不有所節制。在戰爭爆發初期,由於德國石油儲備自240萬噸迅速下降到160萬噸,德軍始終不敢主動展開針對英法等國的大規模空戰和轟炸,因為它的燃料庫存嚴重不足,僅夠在西線發動一場陸上進攻。如果不對英法等國的能源戰進行積極反擊,德國不但無法取得戰爭勝利,甚至會就此結束其工業化程序。
德國人首先向羅馬尼亞施壓,如果羅方繼續對英、法兩國的能源戰聽之任之,不排除對其發動攻擊的可能。蘇芬戰爭的爆發也幫了德國的忙。羅馬尼亞害怕自己成為蘇聯的下一個進攻目標,急於取得用來自衛的德式裝備,因此開始打破“中立”,倒向德國。1938年年底,羅馬尼亞首相塔塔內斯庫向德國承諾,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將保證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