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雖然對自己軍隊的戰鬥力有信心,但信心不等於自大,要知道回鶻人也不是吃乾飯的,《明會典》就記載他們的陣型非常嚴整,戰鬥力非常強大,人家的主將也是久經沙場的老將,不是傻子,一見你露怯,肯定知道你累了個半死,不趁機指揮大軍衝上來,那才真是大白天撞了鬼了。
朱的性格和朱元璋如出一轍,不必要的風險絕對不冒,他們此時就好比你走在路上遇到了一隻惡犬,你若是扭頭就跑,它肯定追你,你要是站著不動,它或許還真不敢惹你。
不管是碰到惡人還是惡畜,最重要的一條是不能露怯,否則會被吃光抹淨,連個骨頭渣都不剩下。
經過朱這一罵,瞿能一下子就懂了,他悄悄地抬眼看了看這個年輕的王爺,心中大為折服,能在如此年紀就有如此謀略的人,怕是古今中外都十分罕見吧,他很慶幸自己跟對了人,跟著這個王爺,肯定可以建功立業,名垂青史。想到這裡,瞿能不禁感到血脈噴張,胸中的豪氣陡升,快要將自己的胸膛撐破一樣,扯著嗓子大喊道:“前鋒營,準備進攻!所有炮手就位,給我狠狠地轟他狗孃養的!”
看著架勢,誓要把十幾萬回鶻大軍撕個粉碎才肯罷休!
肅國的軍隊最重要的是紀律,不管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令必行,禁必止,無論你是多大的軍官,有多大的戰功,若是觸犯軍紀,一樣軍法無情,因為朱從來不相信一兩個所謂的頂級人才可以改變歷史,他相信,只有將自己手裡所有的資源都凝聚到一起,才可以創造自己的未來。
後世的史學家談及第一個草根皇帝劉邦時,總是將他能成功的原因歸功於善於用人,尤其是他那句:“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填國家,給百姓,不絕糧餉,我不如蕭何;連百萬之中,戰必勝,攻必取,我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得天下也。”更是被千百年來的史學家,陰謀家奉為經典,認為是成功之人的必讀經典。
但在朱看來,這個只是劉邦成功的次要原因,他成功的主要原因還是運氣不錯,率先進入關中,佔據了秦國這個財富寶地。
要知道,那個時候,中國最強大富饒的地方是哪?就是秦國!秦國自從商鞅變法以來開始由弱變強,商鞅變法的核心思想就是獎勵耕戰,對於種田是積極鼓勵的,種的糧食多的人還會有獎勵,因此在這個國策貫徹了一百多年後,秦國物產豐饒,糧食多多,糧食多了養活的人口就多,人口多了打仗徵集計程車兵就多,就可以群毆對方,這是秦國能夠以一敵六的根本原因。
再加上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為了強幹弱枝,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將六國的富戶全都遷到關中,使得關中實力更加強於別的地方。
秦末天下大亂,主要的戰役也是在函谷關以東打的,關中之地在劉邦一來就投降了,並沒有受到多大的損失,因此不管是人力還是物力都遠勝於其他地區。
劉邦入關之後,採取約法三章的措施,很快俘獲了關中的民心,再加上章邯等人實力弱小,又得不到關中人的支援,所以很快被劉邦幹掉,劉邦正是因為得了關中這個富饒之地,才具有了爭霸天下的資本。再者,他的丞相蕭何,之前做過秦國的官吏,熟悉秦國的那一套國家機器的運轉方式,可以幫劉邦調集所有的資源對抗項羽,有了這個基礎,劉邦才能在一次次地失敗中站起來,最後耗死項羽。
相反,朱倒是覺得項羽是個頂級人才,一次次地以少勝多,擊敗秦軍和劉邦,但沒有辦法,個人的力量無法阻止強大的國家機器,最後還是兵敗自刎。
因此,朱認為,對於一個王者而言,所謂的頂級人才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實力和紀律。所謂“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得天下。”劉備都得了,不也一樣沒贏嗎?
朱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