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代價令得一個龐大的意志降臨了一段時間。
那時並不知道其中底細,現在孔璋卻是能猜個大概。
元初世界破碎後,智經誕生於主世界,集合了諸多太古聖靈的智慧與經驗,慢慢紮根於主世界,現在差不多已經可以說是與整個主世界的意志融合,或者說智經已經成為了主世界的意志。
而元初世界的碎片在虛空中發展成了其他異界,有大有小,更細微的碎末則成了現在各宗修士發掘出來的洞天或靈境。
那些能夠發展成為一界的碎片,當重新成為一界時,便具有相對完整的法則。
這樣的世界,對於智經來說便是陌生的了,他的意志便不可能像在主世界一樣瞬息千萬裡。
這也是一些聖階修士拼命想找到智經意志沒有到達過的,至少是沒有存在意念種子的世界,躲在那種世界中,便能避開智經的感應。
而對智經來說,這相當於牧羊人的新牧場,一旦發現,必然要佔領。
當然前提是這些異界沒有壯大到產生類似世界意志般的生命載體,如果存在了,這樣的生命形態便有接近於元初世界太古聖靈的威脅。
幸好至今為止,孔璋能猜出到達這一地步的,只有當初黑天界的入侵,極可能便是黑天界中誕生了類似太古聖靈級別的生命形態。
對於智經來說,陌生而法則完整的世界,既是新牧場,解析其中的法則,也可能帶來自身進化的機緣。
而且智經慢慢衍變成世界意志,與主世界越來越融合,自然反過來也會受到元初世界本能的影響,那就是將已經破碎的元初世界復原。
這是一個連智經都感覺幾乎不可能的願望,因為元初世界已經破碎,而且其中的大部份碎片都已經成為了其他異界的根基。
但這個願望就像是對於一個喜歡美食的人來說想吃一種東西,即使是現在吃不到,但仍會不停的去尋找。
智經的手段,孔璋也能猜到一二,除了像太上感應宗這樣的侍者,是可以直接以生命在陌生異界中形成一個短暫的道標提供給御盡萬法根源智經,使他的意志能分身智暫降臨外,道門,乃至其他獻祭過的修士,只要修煉過他推衍的道法,身上便或多或少,或深或淺都有可能衍變成一個道標,只是程度不一。
所以當這些修士探索到新的異界時,終有一天,智經便能將自己的精神觸角延伸到那裡。
這個時間也許會極度漫長,漫長到聖階修士都產生錯覺,以為躲到異界便能逃過智經的感應。
但在真正永恆不滅的生命看來,這時間並不長,他遲早會找到的。
孔璋心念百轉,既然猜到那片劫雲中竟然有御盡萬法根源智經的分身意志在內,便等若說它已經在親身關注此地。
這樣一來,這劫雲所代表的劫數便更是會超乎所有人想象之外。
但該如何應付,任孔璋一時也想不出辦法。
他原本的預計最糟不過是要獨自面對武帝,但現在卻出現比武帝還要恐怖的存在。
在智經這種生命形態遠比諸聖階還要高的生命面前,孔璋再沒有一點把握。
從前兩次偶然觸及到智經,一是在異界,一是在西域戰場上。
異界是因為新的世界的緣故,而西域戰場是因為產生了大量的死亡,不過戰爭結束得較快,獅駝山敗北後,戰爭隨即平息。
而這一次的聖階修士間的戰鬥,所造成的後果比西域之戰惡劣多了,千里沃土變荒漠。
在這過程中,就算是智慧如人族都因此而死亡不少,要出動道門來阻止進一步的惡化,那些智慧低下的生靈就更不知道死了多少。
如果智經也有憤怒這種情緒,想當此時他應該非常憤怒,那麼對於孔璋等人來說,這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