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資料,聚集諸子百家之人一起為即將到來的事業做著轟轟烈烈的思想認同。
秦始皇的出現繼承了這種思潮的延續,他就是整個大一統前夕思想文化建設的最終受益者和承載者。孔鮒作為齊魯大地的重要聖賢,他幾乎是齊國,魏國,宋國,魯國,的重要精神領袖。
即便是這樣,對於能夠完成華夏統一,徹底的建設一個強大的國家來說這是前無古人的幸事。所以兩人的衝突就在這個時候悄無聲息的發生了。
在儒家人的眼中,他們是人間和天地相連的使者,即便是秦始皇也應該屬於自己的一部分。他們只是代著秦始皇給天地傳話,記錄著秦始皇的功德。
而秦始皇則恰恰相反,在他的心目之中。儒家的身份只不過是像一個門童引路人,他們需要照顧自己這個客人。而與天地對話是一個更高層次的行為,而不是以儒家為紐帶。
這背後帶來的問題就是皇權和宗教權利之間的鬥爭,更像是西方世界教皇和皇帝之間的政治博弈。只不過秦始皇不是歐洲的小皇帝,儒家更不是教皇。
面對這種情況的局面,公子扶蘇看著父親。他的心中其實是向著儒家的,只不過這個時候問題十分的敏感。他其實沒有想過如果真的以儒家為核心,那麼儒家將成為天地與人間的話事人。
帶來的後果和影響是不可估量的。孔鮒看著秦始皇說道:“陛下!!如今您泰山封禪,我們其實都明白就是為了做出一個樣子給天下人看的,只不過現在的問題是您需要再這個過程之中做出選擇。
如果說您不想面對儒家的指揮,那麼就意味著你不認同諸子勢力。那麼在您完成天下大業之後這件事情就無法根本的解決問題。與我們儒家的合作其實就是為了一個更好的理由完成新舊勢力的交接,而我們恰恰很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