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麥,川菜裡也是有的,名叫玻璃燒麥。
只看白玉堂做了一次,林放就大為驚訝的問道:“你這燒麥裡面,怎麼不放糯米?”
“哈?”
聽到林放這番話,白玉堂都懵了,“放糯米幹嘛?”
“就七分肉,三分冬菇、冬筍,頂上點綴蟹黃?燙皮裹了上鍋?”
“對啊!那不然呢……”
“……”
林放都不知道該說彭子林有問題,還是自己遇到的都是些個奸商。
他吃過那麼多次燒麥,裡面就沒有不放糯米的。
說好聽的,那叫增加口感。
說不好聽的,就是偷奸耍滑,用不值錢的糯米替換掉肉餡。
看起來挺飽滿的,用料還挺紮實,其實就是主食加主食,真正的肉餡極其可憐的少。
關鍵是這玩意兒用料比包子便宜,賣的還比包子貴!
林放沉默了片刻,道:“我做兩種餡料的燒麥,你一會兒試試哪種好吃,就學哪種吧。”
因為後世吃習慣了加了糯米的燒麥,林放也覺得挺好吃的。
他決定把選擇的權力交給白玉堂。
既然要做燒麥,自然還是要做川式做法。
林放師承彭子林,哪怕廚藝再怎麼樣精進,根子都在這裡。
做玻璃燒麥,肉餡的選擇,就和餃子不一樣了。
,!
不追求三肥七瘦或是二肥八瘦。
而是肉分純肥和純瘦。
瘦肉直接剁餡兒,肥肉卻要煮熟了切成綠豆大小的碎粒。
這種肥肉切碎粒增加口感的做法在川菜麵店裡面,是較為常見的,有種松毛包子,用的也是同樣的處理手法。
豬肉白菜餡的餃子,白菜往往選用大白菜。
玻璃燒麥也要用到白菜,用的卻是小白菜。
林放把餡料調製好,便開始包燒麥。
糯米是提前就蒸好的,原本是打算做些餈粑的,倒是不用提前準備,直接就能用。
不一會兒,林放把摻了糯米的玻璃燒麥和沒摻糯米的玻璃燒麥一起上鍋蒸。
趁著蒸燒麥還有點時間,林放開始做煎蘿蔔糕。
煎蘿蔔糕需要用米粉,不過後世大都是直接丟進打漿機或是榨汁機裡榨成米漿,更為便捷。
民國沒有這樣方便的手段,用的就還是熟米粉。
林放一邊做,一邊揶揄道:“老白,你帶了這麼多面粉,擅長的白案卻不怎麼用,你該不會是跑我這兒碰瓷兒來了吧?”
“哪兒能呢?”白玉堂聞著蒸鍋裡漸漸冒出來的香氣,有些尷尬,“我是正經想跟林爺您多學學的,這不是沒想起來,時間緊迫,學不了太多嗎?”
其實廚藝到了麟級,到了白玉堂這個水準,參加“廚王爭霸賽”,進決賽是沒懸念的。
白玉堂事先也沒當回事,時不時跑來林放這邊蹭吃蹭喝。
要不是突然收到訊息,這次“廚王爭霸賽”居然還要考核白案上的功夫,他這會兒還穩坐釣魚臺呢。
哪怕是收到訊息,白玉堂也是在家裡琢磨了好些日子,實在感覺不是那麼回事,這次求上門來。
白玉堂能不能給四姨太拍部電影,全指望這次的“廚王爭霸賽”了。
幾乎是在林放把煎蘿蔔糕做好的同時,燒麥也已經蒸好。
片刻之後,分別裝著純肉玻璃燒麥、糯米玻璃燒麥、煎蘿蔔糕的三個盤子,擺上了桌。
最後,在煎蘿蔔糕的旁邊,林放補上了一個蘸碟。
粵菜偏於清淡,煎蘿蔔糕自然也不例外。
考慮到重鹽也不會增加口感,反倒會破壞蘿蔔自帶的清甜,林放索性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