爛掉這也是苕窖洞子存在的必然『性』,用來保持溫度才能在冬天把紅薯儲存久一些,到了來年三四月份,又在苕窖裡面挑選個頭大一些的培育苗種
另外還有,因為需要挖了紅薯來種植牛皮菜,青菜等等豬在冬天吃的食物,所以這挖紅薯,也算比較趕時間
換了在以前,村民依賴土地的時候,這時就會在這時候播下麥子,但因為麥子要等到六月才能收穫,生長週期實在太長,就會和來年玉米的種植時間相沖突,取捨之間,到了現今,川內的村民們幾乎都選擇種植玉米,畢竟麥子不是主流糧食,用來喂家畜實在太浪費了,玉米才是好東西,和紅薯才是喂家畜的主流糧食
當然在以往,村民會選擇少種植麥子,或是把土地分成塊,一行麥子,一行玉米等到麥子收割後,又趕緊在土地裡補種上遲玉米,但是這樣會影響玉米的收穫量了
也有把油菜撒在山地和玉米,紅薯等交叉季節種植,現在各家所需不一,土地的使用規劃也不相同
另外還有如:黃豆,土豆,花生等等,各種蔬菜的種植,也視各家所需來規劃土地使用
說通俗一點,現在土地所產出價值已經沒辦法滿足村民家庭的負擔了,就是一年365天全部在土地勞作,也掙不了幾個錢,和付出的勞動力不成正比,大量的村民丟棄了土地,紛紛奔向城裡打工去了……
也正是因為土地被大量的丟棄,現在農村又常住人口不足,這邊金堂鄉山溝裡也是一樣,農田和山地都很有很荒置的,楊支書的意思就是問他有沒有想法利用起來,方文這才產生了一些凌『亂』的思緒
方文此時漫步在田埂上,想著各種農作物的種植季節,之前剛回村裡,因為在外打工時間太長,對於這些種植季節也不怎麼清楚,也是最近從素芬口中陸續回憶起的……
忽然,方文一下停止了腳步,眼前一塊農田裡的作物讓他想到了“鹽”,沒錯就是“鹽”
鹽這東西,作為生活必須品,不論是古代還是在近代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即便到了當今社會,也偶爾會引起食用鹽的瘋狂搶購
而鹽在抗戰期間,是被嚴格控制的戰備品,從醫學上來說,人不吃鹽,這渾身就會無力,還打個鳥的戰爭啊
抗戰時期,這個入黨是要交黨費的,約莫兩塊大洋,但是在當時這個“大洋”並不是那麼好存一塊大洋的購買力相當嚇人能買幾十斤的大米
那這時候窮苦的村民想要入黨怎麼辦呢?那就是存鹽菜,存夠了鹽菜就挑去抗戰軍隊處,用鹽菜來抵黨費,而戰士們吃了鹽菜,不僅滿足了口感,而且這身體補充了鹽份,這戰士力直線彪升,打得鬼子哭爹喊娘,估計連“亞滅蝶”也喊出來了
即便不是充當黨費,但因為食鹽控制嚴格老百姓能給戰士們提一籃子鹽菜去,不壓於送了一籃子的子彈啊
所謂鹽菜在川內也稱為:鹹菜沿海一帶稱為:梅菜,“梅菜扣肉”相信很多人都吃過有的地方也叫:擦菜
鹽菜在川內可謂生活必須品,城裡就不談了但在村裡,絕對是家家戶戶的必須要做的比較出名的易賓燃面諧音,不敢寫真實地名,裡面所用的:芽菜,其實也就是鹽菜而已,常見的炒飯裡面,有一道:芽菜炒飯,味道也是相當不錯
川內之所以鹽菜風氣濃厚,估計也是因為有鹽城的存在,這裡的鹽是:井鹽也就是地殼變化的時候,在地底形成了鹽礦,挖出來稍微加工一下,就是上好的食用鹽了
鹽菜常見的有炒吃、生吃、蒸吃在川內使用相當廣泛,如:火鍋油碟裡面加鹽菜,麵條裡面加鹽菜,哨子裡面加鹽菜等等等等
當然,最出名的一道壩壩菜席面,和梅菜扣肉有些類似,但是做法卻不相同川內稱為:鹹燒白
這是一道,只要在川內辦酒席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