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旁全神貫注地聆聽著支鍋和珊珊姐的對話,黃師傅其間所提及的“鮫人”這一神秘事物,引起了我的興趣。”
鮫人,在古老的典籍之中留下了諸多奇異的記載,而《山海經》作為我國最為古老的博物志,對其的描述尤為詳盡。
在那片被稱作“諸沃之野”的肥沃之地以北,棲息著一種名為龍魚的生物。它的模樣恰似鯉魚,仿若經由大自然精心雕琢而成的奇特物種。
於《山海經·海內南經》裡,更是明確記載著伯慮國、離耳國、雕題國、北朐國等皆位於鬱水南岸。其中雕題國的民眾,會在面部黥涅,於身體繪上鱗片般的彩色圖案,他們被視作鮫人。
鮫人,其外貌獨特非凡,呈現出人頭魚身的形態,並且還長著四隻腳,宛如神話裡的奇妙造物一般。這般奇異的形象,後來竟神奇地流傳至日本,進而成為了人魚最為原始的形象,在日本的文化傳說中佔據了一席之地。
同時,《山海經》中的其他一些描述,時而會讓人感覺像是在描繪山椒魚那略帶神秘色彩的模樣,時而又彷彿是在刻畫大鯢(娃娃魚)那憨態可掬的身姿,亦或是鰻魚那般靈動的體態,又或是鯰魚那樣悠然的神態。它們皆長得形似人形,全身覆蓋著鱗片,給人一種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覺,彷彿是人與動物相互交融之後所形成的奇妙結合體,散發著無盡的神秘氣息,引得後世之人對其充滿了遐想與好奇。
“陵居”這一概念,其確切含義是指能夠在陸地上生存,這無疑充分表明了此類魚具備水陸兩棲的特殊能力。
當有人提及覺得它或許就是書中其他地方所提及的陵魚時,這種推測並非毫無依據。從其能夠在陸地生活這一特性來看,確實與陵魚的某些特質相互契合。
而後續大家所談到的鰲魚,也極有可能所指代的就是這種魚類,這其中似乎蘊含著一種神秘的關聯與傳承。
《山海經·海內北經》中對陵魚的描繪極為細緻,那陵魚呈現出人臉、手足以及魚身的形態,清晰地展現出了它在海中的獨特模樣。
這種半人半魚的姿態,與通常意義上希臘神話中那種下半身是魚尾的人魚存在著明顯的區別。
另外,還有一種叫法,也就是剛剛黃師傅所提到的會魅惑人的“黑鱗鮫人”,也就是傳說中的“美人魚”。在中國的傳說當中,美人魚生性善良,無法發出聲音。
而鮫人性情兇惡,能夠吟唱以魅惑他人。海中鮫人的油膏,不僅燃點極低,而且只需一滴便能夠燃燒數月而不熄滅。在古時的貴族墓葬之中,甚至有以其油脂作為萬年燈的情況。
據說東海鮫人其性情最為淫蕩,口中喜好嗜血,它們全都聚集居住在海中一座由死珊瑚形成的島嶼之下。
那島嶼下方的珊瑚洞,洞穴縱橫交錯,其深度深不可測,那裡便是人魚的老巢。它們會在附近海域釋放出各種聲色,以此來吸引過往的海船客商,那些遇害者往往被吃得連骨頭都不剩。倘若能夠捉到活的黑鱗鮫人,將其宰殺晾乾後,灌入它的油膏,便可製成長生燭,其價值高達金銖三千。
只是,唯一讓人覺得奇怪的是,黃師傅所提到的鮫人為何要建造宮殿呢?這一點著實令人費解,也是我一直想要弄明白的緣由。
支鍋繼而說道:“其實,‘鮫人’在現實中已經是不存在的了。《山海經》雖記載說可以把鮫人的油脂做成長明燈,但實際上,以前的長明燈幾乎全部都是用‘鯨魚’呀、海象這些脂肪比較厚的動物的油脂來製作成燃料的。”
支鍋突然向我問道:“阿文,你聽明白了嗎?”
“我知道了。”我皺著眉回應道。
支鍋微微點了點頭,隨後扭頭朝著黃師傅喊道:“黃師傅,不知道能不能進去呀?我們想近距離瞧瞧這些礁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