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聖為什麼不先讓馬伕去呢?”
其他的學子也紛紛開始思考這第三個問題,不過以他們現在的思想和才學,卻想不到這一步,百思不得其解,智海陷入了困惑當中。如果說沒有人向他們解答這個疑問的話,恐怕會在智海深處形成一個長久的疑惑漩渦。
當然了,這可是在蔡先生的課堂上,既然第三個問題已經提出來了。蔡先生自然會負責解疑釋難,在誇獎了蘇林一番之後,蔡先生便言歸正傳,開始講解起“孔子逸馬”的第三層變通含義來了。
“‘孔子逸馬’這個典故當中,若一開始孔聖就讓馬伕前去,即便馬伕說服了農夫,那麼子貢心中也一定會不服氣。如今不但子貢心中毫無怨尤,也使得馬伕有了表現的機會。聖人能通達人情事理,所以才能人盡其才。這便是用人的變通之道。世人常以成文的法規來約束他人,以資格來限制他人,以兼有所長來期望他人。這樣,天下事哪有成功的希望呢?”
蔡先生說完這第三層的變通之道,在場的秀才舉人有的默默地點頭,有的卻依舊半懂不懂。蔡先生見狀,又扶須笑道:“世間萬事萬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道理和思想也有了適用的侷限。若是爾等能夠掌握好變通之道,便能夠將開智奉行的思想和道理推及到所有的為人處世之上。不過,聖人尚且還不能完全變通,所以才會有百家爭鳴,孔聖也無法完全將百家說服,納入儒道。所以,爾等暫時若還對變通之道不甚明瞭,也沒有大礙!僅需謹記,不要一味的墨守陳規罷了!”
有了蔡先生的這一番話,在場許多依舊不解的秀才和舉人,也慢慢的釋懷,將變通二字銘記在心,慢慢參悟。
而蘇林聽完蔡先生的解答之後,也是若有所悟地點頭,心中暗道:“聖人的一言一行,果然都是蘊含著巨大的思想和道理。在‘孔子逸馬’這個典故當中,其實孔聖就相當於‘執器之人’,他的手中有子貢和馬伕這兩種器。面對馬匹被農人所囚的問題,如何去使用這兩個器,便需要執器人去選擇!我的道是不器,要成為執器人,便更需要學會孔聖的這種用人的變通之道……”
蘇林智海內的思想潮水竟然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形成了一道水龍捲來,將智海內的思想之水全部都裹入其中,水天相接,掀起滔天的巨浪來。
“我之不器!要學會變通,將變通之道融入不器當中,讓不器大道更加寬闊起來!”
轟的一下,蘇林的智海內一陣明悟的雷光電閃,巨大的水龍捲也忽然炸裂開來,片片水花從天空散落,天空當中猛地降下一道思想的光華來,照耀進入所有的思想水滴當中,正在改變著水滴的結構。
“這……思想之水的形態……水……霧……冰……這是怎麼回事?”
不知不覺,在思考這個問題之後,蘇林猛地清醒了過來,卻發現,自己智海內的思想海水,竟然已經分割成為了三種形態。
分別是液態的水,氣態的霧,還有固態的冰。
“難怪孔聖有言智者樂水,原來,水便是天地之間最知道變通之物。能夠在自然界當中以液體、氣體和固體三種形態存在。順勢而為,知道變通,又無孔而不入。更可以水滴石穿,改變地貌,東流入海……”
智海內的思想潮水形態上的變化,讓蘇林知道了,這是自己的君子不器之道融入了變通之道的效果。
蘇林嘗試的用三種不同心態的思想之水去思考問題,結果便驚喜地發現,若是用常態的水,思考問題會更加圓潤豐滿面面俱到。而如果用氣態的思想霧氣去思考問題,卻往往能夠發散思維,想出一些意想不到的觀點和結論。再用思想堅冰去思考,卻是立刻就能抓住問題的最關鍵所在,直指重點。
“原來如此,融匯了變通之道。連帶著我的思維方式也變得多樣化起來,今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