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首輔只差一級,但權力卻差距甚大,在位者防備,下位者覬覷,關係便慢慢轉為對立。
“這,皇上,臣多番催促遼鎮大舉解圍,但。。。但孫大人和丘嘉禾都堅持要文登營和川兵同行,非要如此才有勝算。”
崇禎臉上顯出不耐之色,大聲呵斥道:“文登營尚在登萊,祖大壽已然堅守四月,此戰天下矚目,若就此坐視,天下人如何視朕。”
梁廷棟臉漲得通紅,他知道遼鎮那些人,一旦大軍解圍,必定又是慘敗,到時還是自己要擔責。
他正不知如何是好,周延儒卻如同從入定中醒來,他對同樣參會的徐光啟遞去一個眼神,徐光啟站起開口道:“既是必需文登營援遼,何不招撫李九成所部,如此文登營便可急速調來遼鎮,如此山東不必糜爛,各部精銳得以保全,又可將文登營抽調援遼,豈非比剿殺更佳。”
眾人都驚訝的抬起頭,往這位甚有威望和資歷的侍郎看過來。
披荊斬棘 第一百一十二章 下風
連溫體仁都頗為訝異,徐光啟為人正直,年紀也已經大了,平日醉心於研究西學和天主教,對官途的追求並不強烈,按理不會做出投靠周延儒這樣的事情。
他略一思索就知道原因,還是孫元化,徐光啟始終將孫元化看做是耶穌會的希望,同時也把登萊標兵當做大明強軍的希望。徐光啟此時提出招撫,成功的可能很大,因為李九成已成流寇,招撫後孫元化的罪過就會減小很多,或許能保下孫元化一條命。周延儒也不會被繼續牽連。
而且如此一來,還能把文登營拖進大淩河的泥潭,到時周延儒反倒能捉捉溫體仁的破綻。
座中都是老狐狸,大家都很快反應過來,只等溫體仁還招,吳宗達自然要為老闆出頭,他稍稍想一下措辭,便開口道:“皇上,李九成孔有德等人狡黠兇悍,在山東叛亂時便利用了孫元化和餘大成的招撫,方才王道純的奏疏中已是說得明白。今日招撫明日再叛,與罪督楊鶴何異,其在山東殺戮紳民甚重,即便招撫之,又安置於何處,何處又敢接收。若就此調轉援軍,不數月該部又鬧餉鬧糧,難不成又調集各地人馬,到時又有人議招撫該當如何?”
崇禎一時也頗為猶豫,陝西流寇玩這把戲已經很多次,他也是因此對楊鶴不滿,在他心中這些叛亂過的人都不可信。但是現在朝中支度困難,每每徵稅之時便有人跳出來聲稱不可與民爭利。到了軍費不足了,戶部就望著內帑,也沒人跳出來出主意了。
梁廷棟心中也很矛盾,他既想文登營去遼鎮解圍,也不願得罪陳新。只要他還在兵部尚書任上,陳新就是必須交接的地方實力派,更何況背後還有個溫體仁。
他思考的當口,徐光啟繼續陳述著招撫的好處,他的目的確實只是救出孫元化,同時也保住強軍的希望。雙方的理由都很充分。徐光啟認為大淩河重要性甚於剿滅叛軍,此時節省出山東各部可以讓大淩河更有勝算。至於李九成等人復叛的問題,他建議可以在招撫條件中加上一條,就是李九成等頭領全部不得留任原職,其他責任不予追究。
雙方僵持之時,溫體仁覺得自己該出面了,徐光啟明顯是被周延儒當了槍使,文登營決不能去遼鎮。如今軍功越來越重要,這支強軍要用在對溫體仁最有利的地方。以讓他獲得超過周延儒的資本,絕不是這樣隨隨便便扔到大淩河那個無底洞裡面去。就算是大淩河贏了。溫體仁也分不到多少軍功,輸了卻可能有些問題。
溫體仁站起來對皇帝和首輔周延儒各一躬身,淡淡開口道:“徐大人為皇上獻策,確乃忠心一片,老臣是衷心佩服的。招撫之策亦是常用,當年招撫閩海鄭芝龍便讓東南轉而安寧。然剿撫兩策必依據時勢細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