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正託庇於漢口和上海租界的各省代表,真是喜從天降,他們就決定,立刻組織中央政府,選舉總統,定都南京,以徹底推翻滿清,取而代之了。因此在南京既克之後,滬漢兩地人數相等的各省代表,乃分別集會討論總統人選及定都南京等相關要政。
因此漢方之代表會,在接獲南京光復喜訊之後,乃決定於一週之內,東遷南京,從事製法與選舉之要務。不意滬方各省代表,在江浙兩省都督及各方代表慫恿之下,竟亦迫不及待,於十二月四日在滬舉行代表會議,票選黃興為革命軍&l;大元帥&r;,而以黎元洪副之。黎氏聞訊,乃立即通電,斥滬選為非法,而黃興亦深為疑慮,不願就任。迨漢方代表陸續抵達南京,乃又說服滬方代表,於十二月十五日在南京翻案重選,以黎、黃分任正副元帥。黎雖首肯,而黃仍謙辭。以致牽延不能決。
此次擁黎、擁黃兩系之爭,雖同兒戲,然雙方之選舉,均只選&l;大元帥&r;,而不及&l;總統&r;者,實雙方之意,均系虛此&l;總統&r;大位,有待於袁世凱旦夕之附義,出長民國之大政也。何以這時如火燎原之革命陣營,還有待於袁氏來作頭頭呢?天意人事,必然偶然,都有足述者。
虛位原以待袁中山變成黑馬
因此,在兩方緊鑼密鼓,各議其議時,歷史家還得略敘一下北京清廷的政情。簡單的說來,那就是袁世凱政治權力的迅速竄升,十一月十六日,終於拜命組閣,大權獨攬。但袁在清末幾遭攝政王載灃毒手,如今東山再起,絕無意再保大清。他的基本策略,實為養寇自重,然後再挾清壓孫,伺適當時機,通吃兩家,唯我獨尊。袁當時也確有此實力,亦有此時機,故有恃無恐也。所以他在東山再起之初,對交戰雙方,威脅利誘,一時俱來。在兩方都造成了一個&l;非袁不可&r;之客觀形勢,此一形勢亦為兩方所深知。清廷中的寡婦孤兒、顢頇親貴之迅速就範,固無論矣。革命陣營中(包括中山在內之高階黨人)亦早有&l;虛位以待&r;的公開宣告。然袁氏狡獪,往眾目睽睽之下,既不願逼宮取位於寡婦孤兒之下,更不願受大位於民黨之議會選舉。渠一廂情願之道,實為自組御用國會,勸清帝&l;辭位&r;,以&l;禪讓&r;方式,舉己以代之。至此他可能還要耍一耍中國政治的老傳統,自稱德薄能鮮,三辭而後受命。這一套在現代西方政治圈中的術語,叫做&l;徵調&r;或&l;拉夫&r;( draft ),吾實不願為也,國民公意,強迫拉夫,吾不得已,而勉從天命也。這對他個人來說,那實在是最光輝的登基大道了。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