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l;老頭子&r;這時就告訴&l;太后&r;,革命軍無孔不入,是如何的厲害;孫文三頭六臂,是如何的有錢,這次他帶回海外華僑的捐款,數千百萬。官軍糧餉皆缺,何能和孫文打仗?寡婦太后一聽,怎能不哭?太后一哭,老宰相事君無力,怎能不一掬同情之淚?
孫總統只有銀元十枚
但是這兒也有點真情實況,寫歷史的人,倒不妨秉筆書之:在孫文大總統宣誓就職之後,一次安徽前線,軍情告急,糧餉皆缺,急電中央索餉。臨時大總統硃筆一批:撥二十萬元濟急。當總統府秘書長胡漢民持此總統手批,前去財政部撥款時,發現國庫之內,只有銀元十枚。(見&l;胡漢民自傳&r;)
袁、孫兩公,同為英雄,卻各行其是,皆足千秋。其實當時孫公一文不名,舉國皆知,只有隆裕太后不知罷了。袁公軍餉缺乏,全國或有不知,而隆裕太后則知之極深也。斯時首都之內王公滿城,腰纏千萬者,所在多有,袁總理乃說動太后,要求王公大臣,毀家紓難,太后極以為然,懿旨、聖旨也就照發如擬。殊不知此一發,北京城內的王公大臣,就夜不能眠了。蓋紓難雖人人之所欲;毀家就人人之所不欲了。老實說,那時北京城內的名王鉅府,是鱗次櫛比的。真要&l;毀&r;他幾家,真的就足夠清軍打他個月,甚至一年的內戰。遍地黃金的深宮大內,那就甭提了。不過可憐的光緒寡婦不知其所以然罷了,可是老狐狸袁世凱卻瞭如指掌也。
筆者附註: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中國部,最近重修開放。新展中即有出自清恭王府,價值連城的唐畫&l;韓幹牧馬圖&r;著錄見宋徽宗的&l;宣和畫譜&r;。書上有&l;皇六子&r;、&l;恭王府&r;等鈐記。當時的恭王府中,這一等級的國寶,正不知有多少。但是那時的恭王,較之醇王(攝政王),和慶王,似乎選略有遜色呢。這只是一些王府。他們較諸皇宮大內的寶藏,還是無法相比呢。大清帝國畢竟是大清帝國嘛,它搜刮三百年的中華國寶,那能用得完呢?
經袁總理大臣毀家紓難這一倡導,滿族王公大臣,便再也不敢輕言對革命黨作戰了。寡婦孤兒相依為命的太后,這時連身家性命都自覺難保,而頻頻乞憐於宰相。她現在是顧不得甚麼皇位了,只要今後生活無虞,袁大臣能替她母子向將來的革命政府,爭到點&l;優待&r;,她就很心滿意足了。三百年來的&l;孽&r;,不是她母子造的,但是三百年來的&l;怨&r;,卻要她母子獨當之。亡國之君寡婦孤兒,終日以淚洗面,是值得同情的啊。幸好總理大臣尚能念本朝厚恩,一再提出保證,唐代表已在和議上向民軍爭得皇室優待費,每年四百萬元,雖略少於袁大臣所提的四百萬兩,然也相差有限。將來的民國政府雖待先朝皇帝,如&l;異國之君&r;,但是仍有皇宮可住、皇號可保,紫禁城內,關起門來,仍是一朝天子。三千年來的亡國之君,有這樣的光榮收場,古史所未有也。因此,太后在她面前哭跪於地的&l;老頭子&r;宰相的勸慰之下,已徹底解除了武裝。在決定大政方針的所謂&l;御前會議&r;中,太后和慶王奕劻反成了主和派的中堅。太后心心念念所想的,是袁宮保所公保的&l;優待費&r;,像前朝崇楨皇帝,戰敗後到煤山上去&l;上吊&r;,婦道人家不敢想像也。慶王則只是為他自已的千萬家當著想。將來五族共和,老友做了總統,他仍是北京城內的慶王,麵團團富家翁也。古語說,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不願坐在廳堂的屋簷之下,怕簷上的瓦片掉下打破頭也),何必去冒與民軍作戰的危險呢?太后和慶王(皇叔祖)既然都一意贊成共和,則宣統之退位,就是彈指間事了。
高幹子弟不知輕重
但是任何政權都有它的&l;極端派&r;( fundantal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