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連續發射的弩。這又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在弩床上架兩張弓、或三張弓、或四張弓,戰時可利用搖柄繩軸事先張弓扣箭,一般是由一名職業射手發射。發射時雖有先後之分,但這還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連續發射」。這種弩在宋代較為流行,《宋史·太宗一》:」十二月乙丑,幸講武臺觀機石連弩。」《宋史·真宗二》:」六年春二月戊寅,幸飛山雄武營,觀發機石、連弩,遂宴射潛龍園。」《宋史·禮志二十四·軍禮·閱武條》:」其按閱炮場連弩及便坐日閱召募新軍時,令習戰如故事。」《宋史·盧斌傳》:」俄復大設機石、連弩、衝車、雲梯,四面鼓譟乘城,矢石亂下,斌與州將隨機裝置。」《宋史·蠻夷傳三·撫水州傳》:」蠻復連弩北岸。」《武經總要》記載了宋代的這幾種大型床弩(圖八、九、十)。其實質是將數張單發弩合而為一,由一人射擊。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連續射擊,但我們認為這類連弩主要是強調連結的意思。它張弓時需要數十人、甚至上百人一齊出力才行。
我認為,這也不是諸葛連弩的型別。因為:1,迄今為止,在一張弩床上最多隻能架四張弓,最高只能實現四矢連發,不可能連發十矢,更不可能象馬均說的那樣,」可令加五倍」,連發五十矢。2,這種笨重的弩床也難以攜帶,不適宜西南及川陝交界地區的地理環境。3,這種弩所用的矢,其長度在三尺以上。4,這種矢也不可能是」以鐵為矢」。
另有一種連續發射的弩,明代茅元儀《武備志》記載,明人曾研製出」諸葛武侯弩」(圖十一),後來清人在此基礎上,曾製造出」彈弩」:這種弩,我們認為就是失傳甚久的諸葛連弩,至少是這種型別。首先,其」矢長八寸」,能連續發射十矢,符合諸葛連弩的兩個基本資料;又極為輕便,步兵、騎兵都能隨身攜帶,適宜西南與川陝交界地區的地理環境。惜當時火炮已經使用,這一重要研究成果未能引起世人的高度重視,未能推廣,不久再度失傳。
根據2700年前戰國時期連弩改進成一種十矢連發的殺傷性遠端武器,戰國時期的楚國已經有雙發的連弩。類似於現代武器中的遠端火箭炮連發的構思,也是基於單管火箭炮做的改進。
而根據李忠的意思,馬均和鄭渾需要做出至少能夠裝載10支箭矢的連弩,而且有可能的話,最好是要那種能夠點射的,對於點射一詞,馬均和鄭渾也不懂,但他們問過李忠,李忠告訴他們,就是要一支一支的射出去,而不是十支一起發出去,這樣不僅命中率低,而且太浪費了。
這可是苦了兩人了,最後沒有辦法,兩人也只有硬著頭皮上了,到今天李忠來武研院已經有2個月了,但是馬均還是隻做出了裝載5支箭矢的連弩,而且是那種只能夠一次性發射的,而不是一支一支發出去的,李忠對此是有些遺憾的,但是他沒有表現出來,反而是鼓勵兩人,因為他知道欲速則不達的道理,而且兩人著手研究這個還只有兩個月的時間,所以李忠雖然心裡有些遺憾,但更多的是希望和信心,他相信兩人是不會讓他失望的。
等李忠走了以後,馬均交代那些工人繼續鑄造青鋒劍,而他則是和鄭渾還有武研院的10幾個技工一起來到了圖紙設計的地方。
「想必大家都已經知道了主公今天已經來我武研院視察的事了,我也不瞞大家了,主公雖然沒說,但是我看得出來,主公對咱們的表現有些不滿意,諸位有什麼好的建議可以說出來,咱們也好商量商量,必須儘快的完成這連弩的設計和建造,不能辜負主公對咱們的信任」,鄭渾在馬均的示意下對眾人說道。
眾人也也是羞愧的低下了頭,馬均見大家如此模樣,笑了笑,然後說道:「好,好了,大家,打,打起精神來,半個月,月內一定要拿,拿出詳細的圖,圖紙來」,「是」。
哎,昏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