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上說,黃金一斤,值錢萬。」《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正義》說漢以一斤金為千金,當一萬錢也。」這裡的「千」字當是「一」字之誤,即是說一斤金為一金,當一萬錢。又如何休《公羊解詁》隱公五年雲金重一斤,若今萬錢矣。」何休說的「今」,是指東漢。
李劍農曾說:「蓋在漢時,金與錢,同為法定之幣,金一斤與錢萬,亦為法定之比值。」
這個意見是很對的。漢代文獻中的「黃金」、「金」,是否都是我們今天所說的黃金,史學界對此有不同的意見,但漢代作為貨幣的黃金,一斤等於一萬錢,則是沒有疑義的。
第兩百二十六章 糧食馬匹(求收藏)
(感謝褲衩打賞,江北嬌客的支援!)
反之,凡是談到一金不等於萬錢的材料,總是有些問題。第一條見於《史記》卷九七《陸賈列傳》《正義》,雲:漢制,一金直千貫。」千貫,即百萬,漢金一斤無論如何不會如此昂貴。前人已經指出過「千」字乃「十」字之誤。一金直十貫,即萬錢,已是法定之比值。
第二條見《九章算術》卷七說:今有共買金,人出四百,盈三千四百;人出三百,盈一百。問人數,金價各幾何?答曰:三十三人,金價九千八百。」
《九章算術》大概是西漢時成書的。它的算例所舉的各種物品價格,雖然大體上反映了當時的物價狀況,但它們都是假設的算術題目,並不是市場價格的直錄,同時這一題說金價九千八百,並未指明金的計算單位和數額,所以不能斷定這裡所買的一定是黃金一斤。
因此可以肯定,兩漢的金錢比價有嚴格的規定:黃金一斤等於銅錢一萬。至少在官方價格是這樣。
可是在文獻中卻找不到漢代糧食平價的記載。漢代文獻中關於糧價的資料很多。這些材料大體上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偶然出現豐年,糧價大賤,史學家們藉此作文章來歌頌統治者的功德。
「粟石數錢」、「百姓殷富」、「人給家足」等等。二是由於災荒,特別是由於統治者的殘酷壓榨與統治者之間的混戰,如秦、西漢、東漢三個王朝的末年,生產破壞,戰禍連年,以致出現糧價騰貴,谷石萬錢,民人相食的狀況。
可是獨獨沒有關於糧食平價的記載。
在西漢時,凡是談到糧食石價數十錢時,必有讚美之辭,言其太賤,凡是談到石價百餘錢、數百錢時,則有責譴之辭,言其太貴;東漢時,凡談到石價百餘錢時,就有贊言之辭,言其太賤,而談到千餘錢時,才有責譴之辭,方言其太貴。可以推想,平價當在這太賤與太貴之間。
所謂「文景之治」時,糧價很賤。史稱當時「百姓無內外之徭,得息肩于田畝,天下殷富,粟至十餘錢,鳴雞吠狗,煙火萬裡。」
這裡雖未說明粟多少值十餘錢,但據上下文觀察,應是指粟一石來說的。另一條材料則說當時谷石數十錢,漢文帝躬儉約,修道德,……谷至石數十錢,上下饒羨。」
粟谷石價十餘錢、數十錢,無非是講糧價甚賤,而平價必是在這個價格之上。
二百年後,情況有很大的變化,到東漢中葉,谷石貴達百餘錢,竟亦稱為「盛事」,值得史學家的讚揚。如順帝時,第五訪為張掖太守,「輕騎循行田畝,勸民耕農,其年穀石百錢。」由此可知,當時谷石百錢已是非常罕見的了,因此第五訪才得到「循吏」的稱號,可是,就是同一個張掖,在西漢中葉,糧價石百錢不僅得不到讚美。
至於谷石價至二百、三百錢,在西漢時即已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漢書》卷七九《馮奉世傳》說:歲比不登,京師谷石二百,邊郡四百,關東五百,四方饑饉。」又《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下》雲:元帝即位,……齊地飢,谷石三百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