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悍將怎麼要調去戈壁?
戈壁是鬼方語,意為乾旱之地,是一片橫亙在南瞻部洲北岸中部的荒蕪之地,由裸岩、碎石、沙礫組成,炎熱少雨,鮮有植被,是原鬼方國的西國界,在西伯侯反商之前,這裡一直就是無人區。後來西伯侯勢力往北擴張,兼併了戈壁以西的羌狄異族,而大商則是收納了戈壁以東的鬼方,這裡作為兩方勢力的交界一下子就成了兵家必爭之地。
這又不得不說先西伯侯姬昌的遠見,西岐勢力在西北之地的經營遠比大商來的早、來的深厚。
在兼併羌狄前後,西岐便在西北之地先後修築了嘉餘關、射北關、玉門關,隨後又在戈壁西側修建了函谷關。函谷關北臨流沙河,南接祁連山,完全封鎖了戈壁西口,並和祁連山與呼蠶水之間嘉餘關相呼應,形成山水夾兩關之局,形成西岐的東北防線,將大商雍州與鬼方攔截在外,可謂神來之筆。
說來也多虧了去年的涼朔之戰,當時聞太師亦是用兵如神,聲南擊北。
太師將西岐增援兵馬逼至朔州南部,兵鋒直指神泉、姑臧一帶。但此舉乃是虛晃一槍,聞太師表面上讓部分兵馬作佯攻之勢,迫使西岐北境軍隊支援姑臧,畢竟那裡可是有一位在西岐如日中天的公子發!
如此一來,西岐北境空虛,一支精銳的涼州鐵騎則是悄然從榆林出發,往西橫穿百里戈壁直至祁連山中部,再沿著祁連山北上,攻打函谷,將如同懸城一般的函谷關打了一個措手不及,一舉拿下,搶佔了商周之戰的先機。
一旦大商拿了函谷關,便可南控祁連山,俯視西岐肅州,就如同一顆釘子釘在了周國的東北咽喉,這下,難受的就是他們了。
是了,眾人很快便反應過來,西岐叛賊又焉能不知函谷關的重要性,尤其是戰爭一觸即發之際,要是能奪回函谷關,往後不知能減免多少傷亡。
事實也是如此,自打西岐丟了函谷後,周軍對函谷關的侵襲就沒停下來過。
而大商手握函谷後,糧草及兵源供給也成了大問題,若從涼州白山一帶沿祁連山北上,雖然路好走些,但必然要經過嘉餘關,難逃周兵耳目,還要防止周兵攔截。若從涼州榆林一帶又或是從蒙州西進,那便要穿過橫穿戈壁,耗費巨大。
自打攻克函谷關至今已有近一年的時間,恐怕那裡的守卒已經快挺不下去了吧。
如此說來,馳援函谷關已是迫在眉睫,黃元濟確實是絕佳的人選。只是這黃元濟不但要任函谷關總兵,還要兼任戈壁經略使,大王這是希望函谷關發展成一座軍鎮,打通與國內相連的安全通道,這怕不是一件易事呀。
,!
雖然此刻黃元濟並不在場,但鹿臺上下的公卿百官卻已經在為其憂心了,那位百戰名將恐怕此時已經接到從涼州出發直接去往戈壁的調令了吧。
魯雄說罷,子受便從案几上拿起一枚虎符,一旁侍立的宣武寺官員從子受手中接過虎符,放進一個黑金盒子裡,朝子受行了一禮之後便匆匆離開了鹿臺。
緊接著,魯雄便宣佈了第二道任命。
“命原搬山師主將李哪吒任戈壁鎮守。”
————————
怕有人不看作者的話,我把幾個解釋放在文末
解釋:
1上一章的囊血射天出自《史記》《殷本紀》:“帝武乙無道,為偶人,謂之天神。與之博,令人為行。天神不勝,乃戮辱之,為革囊,盛血,卬而射之,命曰‘射天’。”
就是說歷史上有個商王曾經命人用一個裝滿血的皮囊掛在高空,在讓人去射,汙血濺撒高空,好像“天”被射破了一樣,此表達自己對上天的不服從,是一種犯上、暴虐的表現,我這裡化用了,這只是一個形式,並不是說真射到了什麼別的東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