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徵連連否決:“我知道這個理,我不是說您佔了名頭,我是說,既然這麼多人是衝著您來,電影首映那天,能幫忙捧場麼?索性衝一把,拿一不錯的零點場,我也好安心睡覺。”
林平之大笑:“金馬之後,你電影首映,作為製片人,我當然會去捧場。”
徐光頭又道:“林總,您這麼加宣傳成本,我也很慌的,要是電影不盡如人意,小成本電影都虧不少錢,這輩子恐怕沒當導演的希望了。”
林平之:“你怕什麼,徐徵,給你透露個訊息。”
徐:“什麼訊息?”
林平之:“企鵝的wechat,有個線上訂購電影票的小程式,裡邊兒有專業預測,你電影的票房會超過三億。”
徐:“所以您才叫我說大話是吧?現在網上全是嘲諷我的段子,說我不知天高地厚。”
林平之:“那東西當然不準,不過不是看高了,而是看低了你,你自己可以去看各大院線的點映報告,比你想象中的還要受歡迎,好些人,都想鑽空子看的第二遍。”
徐徵大驚失色:“那還能點映嗎?林總,差不多就得了,這電影就靠著包袱,萬一……”
林平之道:“也沒開幾場,看的很嚴,真流出來了,也是聽天由命,盜版這種事情,你阻止不了的。”
徐徵:“這麼加下去,總之千萬千萬別虧本。”
“對了——”徐光頭轉了個彎,“祝您金馬大勝,多拿幾個獎。”
掛了電話。
林平之又找宣發部的人,再加兩千萬宣傳成本,後續情況根據電影票房追加。
勢必讓看喜劇的觀影群體——國內幾乎是最主流的觀影群體,知道這部電影。
小成本片子的奇蹟,大部分建立在遠高於製作成本的基礎上,比如郭小四的《小時代》,傳言製作成本和宣傳成本達到驚人的一比三,創業界里程碑。
郭小四和樂士的風格驚人的一致。
何況徐徵的片子,這時候的確質量過硬,誠意滿滿。
而林平之如此捧徐徵還有一個原因,即將到來的13年,吳柳會借殼上市圈錢,畫一張好的大餅,不僅僅需要林平之成績好,也要捧其他人,走多元化,徐徵之於他的意義,便不僅僅是《泰囧》的數億票房,而是股票市值上的幾十億波動。
華宜悲催,就悲催在只有馮大炮一人,不得不眼睜睜看馮大炮拿公司錢打水漂。
吳柳和華宜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型別,華宜是以電影帶動其他事業發展,但電影是藝術品,風險很高,電影死了,一切都死了,而吳柳正好相反,他們只差足夠數量的作品以供開發,不得不說pony馬的平臺對林平之幫助良多,任何一款誕生的超級ip,從創作到最後的衍生品,都榨乾淨了全部價值。
而企鵝也需要這些優質的文化產品鞏固平臺,這是林平之和pony越來越親密的關鍵原因,雙方一拍即合。
阿狸馬爸爸虎視眈眈,他眼光最早,也做平臺,本打算彎道超車,入了華宜,結果去年撤股,明白了自己看走了眼,扶錯了人。
華宜二王反而被馬爸爸和林平之畫的大餅忽悠住了,以為自己也能搞出一片天,當大陸迪士尼。
要嘛影視,要嘛產業,並非這般非黑即白。
影視業一直都有快消品的意思,而不是一堆大v胡扯的堅持“工匠精神”,舉個例子,業界最具有工匠精神的,不是東楊正午,也不是林平之的吳柳,而是12年已經初見垮臺趨勢的榮興達,這家公司堪比國內的造星工廠,創始人極度排斥ip說法,反對過度營銷,堅持老傳統,堅持拍經典,培養了陳昆,培養了周公子,往往是從十來歲的娃娃就簽約門下,細細培養,六七年之後才允許出道參演,一朝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