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您卻學著獨佔財利,
這怎麼可以呢?
普通人獨佔財利,
尚且人們還稱他為盜賊,
如果一個君王這樣做,
那麼歸附他的人就會減少。
榮夷公如若受到重用,
周朝肯定要衰敗。”
周厲王不聽勸諫,
還是任用榮夷公做卿士,
掌管國事。
周厲王暴虐成性,
奢侈專橫。
召穆公勸諫說:
“百姓不能忍受暴虐的政令!”
周厲王大怒,
找到一個衛國的巫師,
巫師告誰,
周厲王就殺掉誰。
這樣一來,
諸侯也不來朝拜。
周厲王三十四年
(公元前845年),
當時周厲王更加嚴苛。
周厲王見此非常高興,
告訴召穆公說:
“我能消除百姓對我的議論,
百姓再不敢有怨言。”
召穆公說:
“這只是把他們的話
堵塞回去而已。
堵住百姓的嘴巴,
要比堵住河流的害處更嚴重。
水蓄積太多,
河流一旦決口,
所傷害的人一定很多;
不讓百姓說話,
道理也是一樣。
所以,
治水的人要疏通河流,
使流水暢通;
治理百姓的人要開放言論,
使百姓敢說話。
因此天子治理國政,
要使上至公卿、
下到列士都能
進獻諷喻朝政得失的詩篇,
樂官進獻所映民情的樂曲,
史官進獻前代得失利弊的史書,
太師進獻有勸戒意義的文辭,
然後由盲人樂師朗誦和宣讀。
百官可以直接進諫言,
平民則可以把意見輾轉上達天子,
左右近臣要盡規諫的責任,
內親外戚要考察和彌補天子的過失,
樂師和太史要負責教導、誨育天子。
老臣彙集、整理各方面意見,
然後君王斟酌考慮衡量取捨。
這樣政事施行起來就很順當,
不會違背常理。
百姓有嘴巴,
就如同土地有山川,
人類財富用度都從這裡產生。
百姓有嘴巴,
又好比土地有饒田沃野,
百姓衣服糧食也是從這裡生產出來。
百姓把話從嘴裡說出來,
善事加以推行,
惡事加以阻止,
這是能夠產生財用衣食。
百姓心裡想什麼嘴裡就說什麼,
心裡考慮好就去做。
如果堵住他們的嘴巴,
那麼贊同你的,
跟隨你的能有幾個呢?”
周厲王不聽勸阻。
從此百姓都不敢說話。
民眾反叛周厲王三十七年
(公元前842年),
百姓不約而同起來反叛,
襲擊周厲王,
周厲王於是逃到彘地。
當時周厲王的太子姬靜
躲藏在召公家裡,
百姓知道後,
就把召公家包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