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家司馬遷。他在《報任安書》中說:“左丘失明,厥有《國語》。”此後東漢史學家班固在《漢書·藝文志》中也記載:“《國語》二十一篇,左丘明著。”按照他們的說法,左丘明為孔子《春秋》作傳後,不幸失明,但他:“雅思未盡……稽其逸文,纂其別說……”根據作傳所剩下的材料,又編輯了一本書,即《國語》。班固、李昂等還把國語稱為《春秋外傳》或《左氏外傳》。
但是在晉朝以後,許多學者都懷疑這類說法。晉代思想家傅玄最先提出反對意見,他在《左傳·哀十三年:正義》引中言:“《國語》非左丘明所作。凡有共說一事而二文不同,必《國語》虛而《左傳》實,其言相反,不可強合也。”宋人劉世安、呂大光、朱熹,直至清人尤侗、皮錫瑞等也都對左丘明著《國語》存有疑問。宋代以來,包括康有為在內的多位學者懷疑《國語》為西漢劉歆的偽作。
到了現代,學界仍然爭論不休,一般都否認左丘明是國語的作者,但是缺少確鑿的證據。普遍看法是,國語是戰國初期一些熟悉各國曆史的人,根據當時周朝王室和各諸侯國的史料,經過整理加工彙編而成。他們認為:《國語》並非出自一人、一時、一地。它主要來源於春秋時期各國史官的記述,後來經過熟悉歷史掌故的人加工潤色,大約在戰國初年或稍後編纂成。
:()2024開始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