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之詩,以止王心,王是以獲沒於祗宮。” 雖然周穆王有時候不聽勸,但對祭公謀父還是十分敬重,堪稱歷史上的君臣典範。史載祭公謀父臨終時,周穆王向他請教“懿德”,祭公說:“嗚呼,天子三公監於夏商之既敗,丕則無遺後難,至於萬億年,守序終之。”意思是作為天子和三公以夏商的滅亡為鑑戒,國家就不會有災難,社稷就能萬代相傳,永無終止。祭公的臨終贈言被寫進了著名的《祭公之顧命》以及《逸周書·祭公解》,被後世傳頌。
祭國的滅亡祭國在魯隱公元年(前722年),鄭莊公東遷時被滅,成為鄭國大夫祭仲的食邑。《左傳·隱公元年》:“十二月,祭伯來,非王命也。”《漢書·劉向傳》載劉向上封事:“周大夫祭伯,乖離不和,出奔於魯。”《公羊傳·隱公元年》:“冬,十有二月,祭伯來。祭伯者何?天子之大夫也。何以不稱使?奔也。奔則曷為不言奔?王者無外,言奔則有外之辭也。”
可以看出祭伯失國後出奔到魯國,因為鄭國東遷滅國擴地是周平王默許的,而祭國和魯國都是周公之後,有宗親之誼,所以祭伯選擇逃到魯國。《春秋》經傳中還出現有桓公八年“祭公”,稱公者,三公也,估計是補償祭伯的失國,莊公十二年有“祭叔”,可能地位降為一般大夫,因失國無爵,故稱祭叔而不稱祭伯。
1:祭季:周公之子。從“周公之胤”中可以看出,祭居末位,隱公排行季,當稱“祭季”,即第一代祭伯。很可能是西周早期祭季鬲的器主,祭季鬲是傳世器,僅存摹本,著錄於《博古圖》,銘文:祭季乍(作)。1972年陝西耀縣出土的太史觶銘文:大(太)史乍(作)宗彝。祭季。從兩件器物可以看出,以季之行還可以高居太史之位,絕非普通貴族,很可能是周公之子。
2:祭公:祭季子。周昭王十九年與昭王同死於漢水者。
3:祭公謀父:2代祭公子或者弟祭仲。穆王時期大臣,臨終與穆王論治國(《祭公》篇)。
4:祭俗父:世系不詳。傳世器祭俗父鼎,西周晚期。
5:祭公敦:世系不詳。幽王時期,《呂氏春秋》等文獻記載有祭公敦。
:()2024開始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