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進,欲守無所據,戰守無策,進退兩難。有一天部下向他請示軍中口令,竟答應以“雞肋”。楊修聽了,立即收拾行裝。大家忙問何故,楊修說:雞肋這玩藝,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主公是打算回家了。�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四 幾樁謀殺案(6)
這一回又叫楊修猜中了,可這一回只怕也就要了他的腦袋。果然,不到半年工夫,曹操就殺了楊修,罪名是“露洩言教,交關諸侯”,大約相當於洩漏國家機密罪、結黨營私罪和妖言惑眾罪。�
據說,楊修臨死前曾對人說:“我固自以死之晚也。”但如果他以為他的死,是受曹植的牽連,那就是死都不明白。楊修不明白,他是生活在一個專制的體制之中,而曹操又是這種體制下罕見的幾個“雄猜之主”之一。這類人物,猜忌心和防範心都是很重的。他們最忌恨的,便是別人猜透他們的心思。因為他們要維護自己一人專政的獨裁統治,就必須實行愚民政策和特務政治。別人的一切他都要掌握,自己的想法卻不能讓別人知道,除非他有意暗示、提醒你。總之,獨裁者必須把自己神秘化,才能顯得“天威莫測”,讓別人戰戰兢兢,自己得心應手。楊修對曹操的心思洞若觀火,而且連將要提問的次序都能猜到,這實在太恐怖了。有這麼個像X光機一樣的人物守在自己身邊,曹操還能玩政治嗎?如果楊修猜出來了卻並不說出去,也許還好一點。他又偏要到處張揚,這就至少會顯得曹操城府不深,不過如此,就會啟動一些人的不臣之心。因此,楊修這顆釘子,非拔掉不可。可以說,禰衡之死,是因為他太不瞭解人;楊修之死,則因為他太瞭解人。而且,他們又都不瞭解自己,也不瞭解人與人之間究竟應如何相處。�
簡單地說,崔琰是死於他的忠誠正直,孔融是死於他的不識時務,禰衡是死於他的狂妄悖謬,楊修是死於他的自作聰明。崔琰死得最冤,而禰衡死得最沒價值。�
五 無情未必真豪傑(1)
其實曹操也未必多想殺人。他原本是非常熱愛生命熱愛生活,也非常重感情的。�
曹操雖然殘忍,卻並不暴虐;冷酷,卻並非無情。殘忍和冷酷不是他的天性,是他在殘酷的###和軍事鬥爭中被逼出來的。因為他不殘忍,別人就要對他殘忍;他不冷酷,就戰勝不了一個又一個兇險的敵人。他面對的,畢竟是你死我活的鬥爭。不知多少人在居心叵測地抓他的辮子,不知多少人在處心積慮地找他的岔子,不知多少人在幸災樂禍地看他的笑話,不知多少人在磨刀霍霍地想要他的腦袋。他不能不冷酷,不能不殘忍,不能不搶先一步要了別人的性命,甚至不惜誤殺無辜。然而,熱愛生命,重於感情,又畢竟是他的天性。所以,他殺人不眨眼,卻並不以殺人為樂;執法不講情面,卻又通情達理。�
這樣的事例很是不少。攻殺袁譚後,曹操曾下過一道命令:誰敢哭,連你老婆孩子一起殺!然而冀州別駕王修卻公然違抗命令,趕到袁譚屍身邊號啕大哭,還要求收葬袁譚的屍體。曹操故意默然不應。王修說:我受袁家厚恩,不能不報。讓我收屍以後再死,我死而無憾!曹操大為感動,說:這真是個義士啊!不但不殺王修,還任命他為司金中郎將。孔融死後,許多原來和他交好的人都不敢去弔唁,只有京兆人習脂(字元升)去了,撫著孔融的屍體哭著說,文舉呀文舉,你舍我而去,我以後還和誰說話,我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呢!後來習脂見到曹操,向他認錯,曹操卻叫著他的字說:元升呀元升,你倒是個慷慨多情的人!又問他住在哪裡。聽說習脂剛搬了家,便馬上讓人給他送去一百斛穀子。�
實際上曹操自己就是一個慷慨多情的人。郭嘉英年早逝,曹操悲痛得死去活來。他給朝廷上表,給荀彧寫信,同荀攸等人議論郭嘉,每每痛哭流涕,聲淚俱下。他說:奉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