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穆公(生卒年不詳),姬姓召氏,名虎,召邑(今陝西省岐山縣)人,召幽伯之子,母為召姜。召公奭次子的後代。當時周厲王暴虐,召虎多次勸諫周厲王不要施加重稅,不要忽視民怨,不要堵塞民眾的言路,周厲王都不從。最終,引發國人暴動。召穆公藏匿太子,並用其子作為太子的替身,太子於是脫險。周厲王死後,太子周宣王即位,召穆公與周定公輔佐周宣王。在方叔伐楚之後,召穆公率軍征伐淮夷,開闢疆土。召虎與方叔,皆是宣王中興的中流砥柱,二人常常被後世作為重臣名將的代表,合稱為“方召”。
人物評價
召虎,也稱召穆公,因平定淮夷大獲全勝,常與方叔伐楚的方叔,合稱為“方召”。後世常用方叔、召虎作為比喻名將(例如,張遼、謝艾、王鎮惡、馬璘、曹彬等名將)。
三國·曹丕:(張遼)此亦古之召虎也。
三國·曹植《求自試表》:以方叔、召虎之臣,鎮衛四境,為國爪牙者,可謂當矣。
西晉·司馬炎:處富貴而能慎行者寡,召穆公糾合兄弟而賦《棠棣》之詩,此姬氏所以本枝百世也。
東晉·王鑑:方召之臣,其力可得而宣;熊羆之士,其銳可得而奮。
前涼·索遐:左長史謝艾,文武兼資,國之方邵。
劉宋·劉裕:(王鎮惡)入渭之捷,指麾無前,遂廓定咸陽,俘執偽後,克成之效,莫與為疇,實扞城所寄,國之方召也。
劉宋·何承天:使民有贏儲,野有積穀,然後分命方、召,總率虎旅,精卒十萬,使一舉蕩夷,則不足稍勤王師,以勞天下。
南梁·蕭繹:風、牧、方、邵之賢,衛、霍、辛、趙之將,羽林黃頭之士,虎賁緹騎之夫,叱吒則風雲興起,鼓動則嵩、華倒拔。(風后、力牧、方叔、召虎、衛青、霍去病、劇辛、趙奢)
隋朝·盧思道:風、力上宰,內敷文教,方、邵重臣,外揚武節。(風后、力牧、方叔、召虎)
唐朝·李世民:自古突厥與中國更有盛衰。若軒轅善用五兵,即能北逐獯鬻;周宣驅馳方、召,亦能制勝太原。
唐朝·李豫:(馬璘)以牧人御眾之才,膺方叔召虎之任。
唐朝·龐嚴《對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策》:內得夔、龍,掌萬機之務;外選方、召,視百事之成。
唐朝·杜牧《上門下崔相公書》:是以天下帖泰,蝗死災去,飢人復飽,流人復安,內外遠近,率職奉法,不聞其他。如周有召穆公、仲山甫,漢有魏相、邴吉,國朝姚、宋二公,文事武事,居中處外,固不是倚。
北宋·歐陽修《聽平戎操》:方叔召虎乃真將,衛青去病誠區區。
北宋·蘇轍《上樞密韓太尉書》:入則周公、召公,出則方叔、召虎。
北宋·蘇轍《賀文太師致仕啟》:躬夔、皋之偉業,兼方、召之壯猷,翼亮三朝,始終一節。
南宋·胡三省:方叔、邵虎,周宣王用之以中興。
南宋·黃震《古今紀要》:召穆公諫厲王監謗譬以防川代彘之亂。宣王匿其家,虎以其子死之。
元朝·李冶:(曹彬)彬伐江南,未嘗妄殺一人,擬之方叔、召虎可也。
明朝·丘濬《大學衍義補》:宣王之用召穆公,穆公能體其欲寧天下之心而為之經營,此王之心所以載寧也歟。
明朝·陳敬宗《陳文定公澹然全書》:昔周召穆公平淮南之夷,李唐裴度平吳元濟,江漢皇武之雅,至 今頌稱後世。
清朝·朝廷眾臣《欽定日下舊聞考》:贊曰:猗歟周宣纘緒,文武一時從臣,方叔召虎搜於岐陽,陳列斨弩,鐫功告成,伐石作鼓,以歌以銘。
清朝·蔣楷:死者已矣生者悲,方叔召虎今為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