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王使太宰文公及內史興賜晉文公命[1],
[1]太宰文公:韋昭注云“王卿士王子虎也。”命:詔命,任命。
周襄王派遣太宰文公與內史興向晉文公頒賜任命詔書,
上卿逆於境,晉候郊勞[2],
[2]郊勞:到郊外迎接慰勞。
晉國的上大夫在邊境迎接,晉文公親自到郊外迎接慰勞,
館諸宗廟[3],
將他們的住處安排在宗廟,
[3]宗廟:國君祭祀祖先的地方。韋昭注云“舍於宗廟,尊王命也”。
饋九牢[4],
饋贈豐盛的九牢宴席來招待,
[4]九牢:韋昭注云“牛羊豕為一牢,上公饔餼九牢”。
設庭燎[5]。
而且還在廳堂上安設了照明的大火把,顯得非常隆重。
[5]庭燎:廳堂上照明的大火把。這是當時表示隆重的禮節之一。《周禮·秋官·司烜氏》雲:“凡邦之大事,共墳燭、庭燎。”
及期,命於武宮,設桑主[6],
[6]武官:韋昭注云“文公之祖武公廟也”。武公亦稱曲沃武公,公元前716年至前677年在位,是晉獻公的父親。桑主:桑木做的神主牌位,古代用於死者已葬之後的祭祀。
到了接受賜封吉日那天,晉文公在祖廟武宮接受任命,鄭重地設立了晉獻公的神主牌位,
布几筵,
安排了豐盛的筵席,
太宰蒞之,晉侯端委以入[7]。
[7]端委:玄色的禮服為端,禮帽為委。這是當時無爵位計程車人所穿的服飾,晉文公因未受天子的任命,所以穿戴這樣的服飾來接受王命。
由太宰蒞臨主持儀式,晉文公穿戴著隆重的端委進入祖廟武宮。
太宰以王命命冕服,內史贊之,三命而後即冕服[8]。
[8]冕服:有爵位者的禮服。
太宰代表周襄王賜給晉文公冕服,內史興贊唱儀禮之詞,晉文公恭謹地經過三次辭讓後接受了冕服。
既畢,賓、饗、贈、餞如公命侯伯之禮而加之以宴好。
儀禮結束以後,晉文公對太宰和內史的酬謝、饗食、饋贈、郊送等禮儀也都按照諸侯的等級進行,而且宴請的態度相當謙和融洽。
內史興歸,以告王曰:“晉不可不善也,其君必霸。
內史興回來,把這件事告訴襄王時說:“晉國是不能不善待啊,它的國君一定會稱霸諸侯。
逆王命敬,奉禮義成。敬王命,順之道也;成禮義,德之則也。
他們恭敬地接受王命,執行禮儀得當。尊敬王命,便是順從上下之分的行為準則;行禮得當,就是具有美好德行的表現。
則德以導諸侯,諸侯必歸之。
以美好德行來作為諸侯的表率,其他諸侯一定會爭相歸附於他。
且禮所以觀忠、信、仁、義也,
況且禮儀就是用來觀察忠、信、仁、義的,
忠所以分也,
忠是用於分析判斷的,
仁所以行也,
仁是用於施行的,
信所以守也,
信是用於維護的,
義所以節也。
義是用於節制的。
忠分則均,
以忠去判斷才公平公正,
仁行則報,
以仁去施行才能生效,
信守則固,
以信去維護才能穩固,
義節則度。
以義去節制才會適度。
分均無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