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實際上,這番運作對於源滿仲的尊榮待遇影響不大,只是相當於錢惟昱和選子恩准他家世襲數代將軍職務而已,作為一種恩寵籠絡源氏——
要知道,如今這個點兒還是平安時代,武家建立幕府的歷史還沒有開始,此前也沒有過徵夷大將軍任命可以世襲的慣例,一般來說都是有戰事的時候才任命的總征伐之最高武官。
在源滿仲卸任為大御所之後,選子下聖旨冊封如今方才25歲的源賴光為“徵韓大將軍”。在這個封號裡面,錢惟昱可是動了很多心思的——按照日本古法,徵x大將軍的名號本來就不是固定的,本就應該是遇到什麼敵人,便命名為徵x。只不過歷史上除了徵夷大將軍之外,只有大伴旅人這個討伐南九州隼人族政權熊襲國的“徵隼大將軍”是特例。
錢惟昱要籠絡源氏徹底幫自己出力,所以世襲高階軍職肯定是要允許的,但是世襲也分為普通世襲和“世襲罔替”,前者一般是子孫繼承祖輩官職爵位時每一代要降一檔,如郡王變郡公、郡公再變成侯爵,縣侯鄉侯亭侯一檔檔降;後者則如明朝藩王或清朝鐵帽子王一樣,每一代都沿用原爵不降級。若是源滿仲源賴光父子兩代都叫徵夷大將軍,說不定將來日本便會出現世襲罔替徵夷大將軍的可能性,這顯然很不和諧。如今改源賴光為徵韓大將軍,與其父不同,以示該職位仍然是因戰事而設,那麼將來他的子孫該封別的名號也就有祖制依據了,萬一將來沒有戰亂,一級級降級冊封別人也沒話可說。
……
徵韓大將軍的名號出來之後,日本國內的人只要不是瞎子,都知道這定然是朝廷要對朝鮮半島用兵了。源賴光靠著吳越的背後支援、自己父親的餘威和叔父源滿季的幫扶,在一個月之內集結起了六萬人規模的日軍,到北九州博多津集結。其中組成包括清河源氏一脈的嫡系私兵、武家戰兵一萬五千人,日本朝廷的新募軍兩萬,關東與四國歸附的外樣名主軍隊兩萬五千人。
兵種構成上,馬軍約一萬人,都是清河源氏和朝廷兵馬所統轄,外樣名主沒有資格擁有騎兵部隊,步軍五萬,各部皆有,只是兵器裝備配屬上檔次差距比較大。這些兵力在這個時代基本上也算是刨除留守地方的必要治安部隊外,日本國所能調集的傾國之兵了,平安時代足輕少,小規模戰爭都靠武士解決,如今因為多年戰亂,才徵募地多了,洗練出了大量可戰之兵。再往上徵集,就會出現勞動力嚴重受影響的問題,而且新拉的兵也沒有軍事訓練。
所謂的外樣名主,便是在安和之變後投效尊奉朝廷,名義上也一直擁戴選子天皇登基,不敢有異議的那些地方領主豪族了,只不過不是源滿仲、藤原為時等幾家錢惟昱心腹嫡系的勢力。在日本內戰的時候,因為這些人已經做出投靠朝廷的姿態了,自然不好再對他們動手。這就好比對付官僚資本家可以沒收,對付民族資本家只能“贖買”,如果亂來的話,顯然是要失人心的。
然而內大臣藤原為時無論從大勢還是內在都可以說是吳越王錢惟昱的鐵桿腦殘粉,在看到吳越國的強大改變之後,藤原為時一直把日本地區的落後歸罪於朝廷闇弱,導致日本一直形同分封割據,無法進行徹底地漢化改革,如今雖然說漢語識漢字在畿內諸國和九州諸國基本上都普及開來了,但是地方權力分封的問題讓日本無法改造成單一制的國家政體,也無法推行省州郡縣。這種情況下,透過一場民族主義戰爭轉移內部矛盾,實現“軍隊國家化”,無疑是一條很有參考價值的道路。這一點和後世段祺瑞想透過參加一戰來結束民國軍閥割據,乃至豐臣秀吉想透過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