掠奪者;他散發著誘人的激|情,卻不能給人以安全感。姜燦聽到萱兒的話,好像自己參與了對阿彌的###,有種過河拆橋的罪惡感。但萱兒的率真和見地再一次打動了他,他感謝阿彌介紹了這樣一個上海小朋友。
萱兒確實盡到了地主之誼,她帶姜燦到襄陽路淘貨、到世紀公園散步、到城隍廟吃點心。姜燦在上海的生活逐漸豐富了起來。
EMBA課程採用雙語授課,雙語教學給人一種實實在在的國際化感受。姜燦更在乎這種國際化表面下的國際化思維;比如,他對外教在課餘講的幾個小故事印象深刻。
一個故事是關於三個槍手對決的運籌。
槍手A的命中率為100%,槍手B的命中率為80%,槍手C的命中率為50%。規則是,瞄準時間與裝彈時間相等,每個人只有兩顆子彈,而且對決同時展開。教授幽幽地說:“問題是,誰的生存機會更大?”有人不假思索地指出,槍手A的機會絕對最大;有人稍加思索地說槍手B的機會更大。教授問,有沒有人認為C有機會生存?機會主義者馬上回答C的機會更大。教授的分析是:商場如戰場,我們每一個身處商場的人,特別是作為決策者和管理者的人,都應該綜合考慮不變的因素和變化的因素;在ABC的對決中,技能是一個不變的因素;但重要的是,三個人在決策時的思考卻是一個可變的因素。在資訊透明的今天,對不變因素,大家瞭如指掌;對變化的因素是需要分析才知道的。槍手ABC的技能相互透明,每一個人都面臨著威脅和機會。作為A,他的決策過程應該是—來自B的威脅較大,而C對自己的威脅較小;所以應該首先將槍口對準B。B的決策過程似乎要簡單一些—A是百分之百的威脅,應該先把槍口對準A。槍手C也會很容易地把槍口對準A;但他正確的決策,應該是考慮到AB的決策,放棄第一輪的對決,節省一顆子彈。這樣,第一輪的結果很明顯,按照機率的計算,一種可能是:AB同時死去,而C自然得到機會!或者是另一種可能:A打死B,倖存的C在A裝彈時已經發射了第一顆子彈,在A瞄準自己時已經發射第二顆子彈,時間跟機率的疊加大大優於A;所以C反而是最有機會的一個槍手!
教授超乎常例的預測,激起了大家的極大興趣。有人呼叫數學模型繼續深挖到底誰的機會更大!姜燦在乎的只是教授的言外之意,他寧願相信商場上的決策並不是真實能力的對決,更應該是策略的較量。所謂“道可道、非常道”!故事裡的事只不過是啟發思考的引子而已。
第八章 飄(4)
另一個故事也給了姜燦極大的鼓舞—
一隻受傷的小鳥在路上哀鳴,飢餓和寒冷讓它顯得分外可憐。老牛路過時,沒有拯救小鳥;反而將大便拉到它的身上,將它覆蓋了起來。小鳥雖嫌惡臭,但還算溫暖;而且牛糞也能勉強充飢。某天,小鳥感到路面振動,預感有大型動物路過。它拿出最後的力氣,高聲鳴叫起來。不料路過的是獅子,獅子發現牛糞裡有隻鳥,毫不猶豫地將它扒出來吃了下去。
這個故事的意義在於,當你遭受挫折時,向你潑糞的人不一定在害你;而且,處於逆境,最好閉上你的鳥嘴!就不會有更壞的結局了。
自己的景況還不是太壞,看來專案上遭到的挫折也不一定是壞事,這就是故事的現實意義—姜燦想。能改換一個環境,坐而論道地專門思考一些問題,他已經心滿意足了。
人往往就是這樣,特別對於執著於某種想法的人,你越是全身心地去探索,理想的思路越是不容易開啟。當環境變化,或者暫時冷卻衝動時,思路或許豁然開朗。姜燦在潛心學習之餘,有關工作的種種思路汩汩湧出。身處上海,他對於上海菸草集團的運作有了深刻的觀察。上海的香菸貨架上,品種並不見多;但地產煙的強勢地